湖北省鄂州市2020-2022三年中考化学真题知识点分类汇编-02物质构成的奥秘
一、单选题
1.(2020·湖北鄂州·统考中考真题)归纳、推理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不同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同一种元素也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
B.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质子数不同
C.酸溶液可使紫色的石蕊溶液变红,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的溶液是酸溶液
D.生铁和钢的性能不同,是因为它们的含碳量不同
2.(2020·湖北鄂州·统考中考真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过氧化氢溶液是混合物,是因为它含有不同种分子
B.2Fe3+与3N中的“3”都表示微粒的个数
C.表示的微粒都带有电荷
D.CuO中氧元素的化合价表示为:
3.(2021·湖北鄂州·统考中考真题)稀土有“工业维生素”的美誉。铈是一种常见的稀土元素,铈元素的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铈的原子序数为58 B.铈原子中的质子数为58
C.铈属于金属元素 D.铈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40.1g
4.(2021·湖北鄂州·统考中考真题)笑气是人类最早应用于医疗的麻醉剂之一,如果长期过量吸入笑气,就会对人体造成不可逆的伤害。笑气是氮的一种氧化物,该氧化物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笑气的化学式是
A.N2 B.N2O C.N2O3 D.NO2
5.(2021·湖北鄂州·统考中考真题)乙硫醇(化学式为C2H6S)易挥发,有蒜臭味,人对这种气味极为敏感,为了便于及时发现煤气泄漏,人们在管道煤气中常添加微量乙硫醇。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乙硫醇是一种化合物
B.乙硫醇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2
C.乙硫醇中硫元素的质量分数是51.61%
D.乙硫醇中C、H、S三种元素的质量比是2:6:1
6.(2022·湖北鄂州·中考真题)小华在精灵学校文化墙上看到了我国化学家张青莲教授的宣传画像,他主持测定了铟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新值,被采用为国际新标准。铟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及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铟属于金属元素
B.铟原子结构示意图中x=8
C.铟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14.8g
D.铟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
7.(2022·湖北鄂州·中考真题)为了应对全球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化学精灵用某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钠(NaClO)的消毒剂对校园进行消毒。NaClO中钠元素为+1价,氧元素为﹣2价,则其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是
A.+1 B.﹣1 C.+2 D.﹣2
二、填空题
8.(2021·湖北鄂州·统考中考真题)下列化学符号中,数字“3”可表示不同的意义。
①3O2 ②NH3 ③Al3+
用数字序号填空。
(1)表示分子个数的是___________。
(2)表示一个离子所带的电荷数的是___________。
(3)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某元素原子个数的是___________。
9.(2021·湖北鄂州·统考中考真题)某品牌乳制品的营养成分如图所示。
(1)表中“钠”指的是___________。(填“原子”、“元素”或“单质”)
(2)人体每日必须摄入足量的钙,幼儿及青少年缺钙易患___________。(填“大脖子病”、“佝偻病”或“贫血
(3)___________是机体生长和修补受损组织的主要原料。(填“糖类”、“蛋白质”或“脂肪”)
(4)蛋白质、淀粉、葡萄糖中不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是___________。
10.(2022·湖北鄂州·中考真题)化学精灵介绍,化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请回答下列问题:
(1)空气中含量最高且化学性质不活泼的气体是______(用化学式表示)。
(2)生石灰能做食品干燥剂的原因是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100mL水与100mL酒精混合后,溶液体积会小于200mL,从微观角度解释其原因是______。
(4)如图中A粒子是人体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B、C、D粒子中化学性质与之相似的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A. B. C. D.
三、计算题
11.(2020·湖北鄂州·统考中考真题)为了测定某纯碱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称取该纯碱样品11.0g,加入到足量的稀盐酸的烧杯中,充分反应后,称量烧杯内物质的总质量,发现比反应前物质的总质量减少了4.4g(纯碱样品中杂质不溶于水,不与酸反应)。求该纯碱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精确到0.1%)。
参考答案:
1.C
【详解】A、不同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同一种元素也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例如碳元素可以组成金刚石、石墨,故A正确;
B、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核数一类原子的总称,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质子数不同,故B正确;
C、酸溶液可使紫色的石蕊溶液变红,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的溶液不一定是酸溶液,可能是盐溶液,例如硫酸铜溶液是盐溶液显酸性,故C错误;
D、生铁含碳量高,钢含碳量低,生铁和钢的性能不同,是因为它们的含碳量不同,故D正确。
故选:C。
2.A
【详解】A、一种分子构成一种物质,过氧化氢溶液是混合物,是因为它含有水和过氧化氢两种不同种分子,选项正确;
B、2Fe3+中的“3”表示一个铁离子带3个单位的正电荷,3N中的“3”表示3个氮原子,选项错误;
C、和表示的微粒中质子数等于电子数,不带有电荷; 表示的微粒质子数大于核外电子数,带正电荷,选项错误;
D、化合价的表示方法是在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CuO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表示为: ,选项错误。
故选A。
3.D
【详解】A、元素周期表中,方格中左上角是原子序数,右上角是元素符号,中间是元素名称,下面是相对原子质量,故铈的原子序数为58,该选项说法正确;
B、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铈原子中的质子数为58,该选项说法正确;
C、除汞外,金属元素的名称都带金字旁,铈属于金属元素,该选项说法正确;
D、铈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40.1,单位是1,不是g,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D。
4.B
【详解】“笑气”是一种氮的氧化物,则由氮元素和氧元素组成,其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设其化学式为,则a+b×(-2)=0,a:b=2:1,则笑气的化学式为N2O。
故选:B。
5.D
【详解】A. 乙硫醇是由三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正确;
B. 乙硫醇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2+6+32=62,正确;
C. 乙硫醇中硫元素的质量分数是51.61%,正确;
D. 乙硫醇中C、H、S三种元素原子的个数比是2:6:1,错误。
故选D
6.A
【详解】A、铟的偏旁部首是“钅”字旁,故属于金属元素,选项正确;
B、根据原子里质子数等于电子数,如图所示则,选项错误;
C、由元素周期表中每一格表示的信息可知:最下面数字表示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故铟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14.8,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单位是“1”,常省略不写,选项错误;
D、根据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发生化学反应时易失去电子形成阳离子,如图所示,铟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3,小于4,故在化学反应中失去到电子,选项错误;
故选:A。
7.A
【详解】NaClO中钠元素为+1价,氧元素为-2价,设NaClO中氯元素化合价为x,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则(+1)+x+(-2)=0,解得x=+1,故其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是+1价。
故选A。
8. ① ③ ②
【详解】(1)表示微粒的个数在微粒前面加对应数字;故表示分子个数的是①3O2,数字3表示3个氧分子。
(2)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故表示一个离子所带的电荷数的是③Al3+,数字3表示1个铝离子带3个单位正电荷。
(3)表示一个分子中原子或原子团的个数数字要加在右下方;故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某元素原子个数的是②NH3,数字3表示1个氨气分子中含有3个氢原子。
9. 元素 佝偻病 蛋白质 葡萄糖
【详解】(1)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表中“钠”不是指具体的物质,指的是元素。
(2)人体每日必须摄入足量的钙,幼儿及青少年缺钙易患佝偻病。
(3)蛋白质是机体生长和修补受损组织的主要原料。
(4)蛋白质、淀粉相对分子质量很大,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葡萄糖是含碳化合物,相对分子质量较小,属于有机物但不是高分子化合物。
10.(1)
(2)
(3)分子之间有间隔
(4)C
【解析】(1)
空气中含量最高且化学性质不活泼的气体是氮气,化学式是:;
(2)
生石灰能做食品干燥剂是因为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化学方程式为:;
(3)
100mL水与100mL酒精混合后,溶液体积会小于200mL,是因为水分子和酒精分子之间有间隔,混合时互相进入各自的间隔中,故混合后总体积变小,故填:分子之间有间隔;
(4)
根据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原子的化学性质相似,如图A最外层电子数是2,。B的最外层电子数虽是2,但B是氦原子,是稀有气体的原子,具有相对稳定结构,故不符合题意;C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2,与A最外层电子数相等,故化学性质相似,符合题意;D最外层电子数是8,与与A最外层电子数不相等,具有相对稳定结构,故它们化学性质不相似,不符合题意;故选:C。
11.96.3%
【分析】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烧杯内减少的质量即生成的二氧化碳质量。
【详解】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物的总质量等于生成物的总质量,减少的是生成的沉淀的质量或生成的气体的质量,称量烧杯内物质的总质量,发现比反应前物质的总质量减少了4.4g,则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4.4g
设参加反应的碳酸钠的质量为x
故纯碱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为
答:该纯碱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为96.3%。
试卷第1页,共3页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