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广东省广州市从化区英豪学校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共3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
1.如图所示,一块长方形橡皮擦的长度是( )
A.3.05cm B.3.50cm C.2.05cm D.2.50cm
2.如图所示是敲击音叉时在同一示波器上截取的两个声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的振幅一定比乙大
B.甲的响度一定比乙小
C.甲的音调一定比乙低
D.甲每秒内振动的次数一定比乙多
3.甲、乙两物体同时同地向东做匀速直线运动,如图是甲、乙的s﹣t图象。由图象可知( )
A.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
B.在第6s时刻,甲和乙距离相差0.7m
C.在0~8s内,以甲为参照物,乙是静止的
D.通过1.2m的路程,甲所用的时间比乙少
4.小璐在照镜子时观察到一些现象之后,她认为自己往后退,镜子里的像会变小。下列对“她认为自己往后退,镜子里的像会变小”的正确理解应该是她在( )
A.提出问题 B.猜想假设 C.收集证据 D.分析论证
5.在探究光的反射实验时,如图所示,量角器与平面镜垂直,将一束光线沿MO射向镜面O点,根据光的反射定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射光线沿OC方向射出
B.入射角为30°
C.反射角为∠NOA
D.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为120°
6.如图是小红看远处物体时,眼球成像情况的示意图。请你判断:小红是近视眼还是远视眼,为了能正常学习和生活,需要配戴凸透镜还是凹透镜( )
A.近视眼 凸透镜 B.远视眼 凸透镜
C.近视眼 凹透镜 D.远视眼 凹透镜
7.人们平时常讲“铁比棉花重”,其实际含义是( )
A.铁的重力比棉花大 B.铁的质量比棉花大
C.铁的体积比棉花小 D.铁的密度比棉花大
8.图书馆是校园的思想文明净土,也是学校学术氛围最浓厚的地方。进入图书馆要保持安静,下列选项做法与控制噪声方面相符合的是( )
A.不言不语——在声源处控制噪声
B.关闭门窗——在声源处控制噪声
C.手机静音——在传播过程中控制噪声
D.轻拿轻放——在人耳处控制噪声
如图是学生实验室常用的温度计,温度计玻璃泡内的液体通过吸收(或放出)热量来改变体积大小,玻璃泡内液体体积变大时液柱上升,体积变小时液柱下降。请完成9~10小题。
9.在恒温25℃环境下进行实验,将温度计放入一杯100℃水中,从温度计放入开始计时,经过足够长的时间后,下列选项能反映温度计内液体的体积随时间变化的是( )
A. B.
C. D.
10.该温度计在使用过程中,下列选项操作错误的是( )
A.温度计使用前,要先看清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
B.温度计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完全浸入被测液体中
C.温度计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能碰到容器底和容器侧壁
D.温度计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液体后立即读数
二、非选择题(共60分)
11.如图所示,一束光线斜射入玻璃砖,部分光线在玻璃砖表面发生了反射,另一部分光线经过玻璃砖,请你根据已学知识,回答下面问题。
(1)画出光的反射光线;
(2)画出光线经过玻璃砖的大致路径。
12.如图1所示,照相机的主要零件是影像传感器与凸透镜,影像传感器能够把影像贮存起来。
(1)根据图示信息可知,影像传感器成的人像与人比较,成 (选填“正立”“倒立”)、 (选填“放大””缩小”)、 (选填“实像””虚像”);
(2)根据成像的特点可以判断,人是在凸透镜的2倍焦距之 (选填“外”“内”);
(3)像在如图2所示的位置(用箭头表示人和像),请你画出人所站的位置(保留作图痕迹)。
13.如图所示,小明站在穿衣镜前,在人和镜之间有一块挡板,E点是人的眼睛,A点是人的脚。
(1)请你画出人眼睛从镜中看到脚的光传播路径图;
(2)人向左移动1m,人的像会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人在镜中所成的像是 (选填“实像”“虚像”)。
14.在“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中,某同学选取质量为0.5kg的冰加热,图1是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图2是冰熔化成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已知ρ冰=0.9×103kg/m3,ρ水=1.0×103kg/m3)
(1)如图1所示,温度计的读数为 ℃;
(2)冰是 (选填“晶体”、“非晶体”),在 (选填“0~2”、“2~6”或“6~8”)min表示冰处于熔化过程,在这段时间内 (选填“需要”或“不需要”)吸收热量,温度是 ℃。
(3)在0~8min内质量保持不变,请你计算在第8min时该物质的体积是多少?
(4)冰和水都同时升高5℃,请比较冰和水温度变化速度的关系:v冰 v水(选填“>”、“=”或“<”)。
15.夏天,用橡皮膜封闭一锥形瓶的瓶口,把锥形瓶放在冰水中,瓶口的橡皮膜会向下凹,如图所示。由此可知:该锥形瓶中的空气温度降低,体积 ,密度 (两空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根据气体密度的这种变化规律,发生火灾时为了避免吸入燃烧后产生的有毒气体,人应尽量贴近地面爬行的理由是: 。
16.小明探究金属管发声频率与长度的关系。他选取了材料与管壁厚度相同的三根直管,分别用细线悬挂后,再用相同的方法敲响,测出它们分别发声的频率,并记录在表格中。
编号 长度/cm 直径/cm 频率/Hz
1 20.45 1.50 2131
2 31.00 2.00 1284
3 48.50 2.50 656
(1)三根管中,发声音调最高的是 号(填写编号)。
(2)根据表中数据,小明得出结论:“金属管越长,发出声音的频率越低。”
①他的结论 (“A.正确,B.不正确”选填对应的字母)。
②理由是: 。
17.探究斜面上做直线运动的小车是否做匀速直线运动。小车在如图斜面所示位置以速度为0m/s释放并开始计时,经过A点后,再撞到挡板上。通过停表测得小车到达A点的时间为1s,到达挡板的时间为1.5s。
(1)小车从斜面所示初始位置运动到A点的距离s= ,请你计算这段时间内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2)本次实验中,以地面为参照物,斜面是 (选填“静止”“运动”)的。小车是否在做匀速直线运动? ,说明你的理由?答: 。
18.小红同学在“测量盐水的密度”实验中,实验操作和相关数据如下:
(1)已知空烧杯的质量为53g,现将适量盐水装入烧杯,并放在天平的左盘,测量其质量,待天平平衡时,如图1所示,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m= g。然后将烧杯中的盐水全部倒入量筒中,如图2所示,测得盐水的体积V= mL,计算出盐水的密度是多少? 。
(2)小红同学此次实验操作测得的盐水密度偏大,现在要减小误差,请你写出改进实验的操作步骤: 。
2022-2023学年广东省广州市从化区英豪学校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共3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
1.【解答】解:图中,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橡皮擦左侧与1.00cm对齐,右侧与3.05cm对齐,故橡皮擦的长度为2.05cm。
故选:C。
2.【解答】解:从波形图上可以看到:甲、乙两个波形图的频率相同,音调相同;振幅不同,甲的振幅大于乙的振幅,甲的响度大于乙的响度。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3.【解答】解:A、由图可知甲、乙的s﹣t图象均是倾斜直线,说明甲、乙均做匀速直线运动,在相同时间内,甲通过的路程大于乙通过的路程,即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故A错误;
B、由图可知经过6s,甲通过的路程为s甲=1.2m,乙通过的路程为s乙=0.6m,则甲在乙前面的距离Δs=s甲﹣s乙=1.2m﹣0.6m=0.6m,故B错误;
C、已知v甲>v乙,0﹣8s内,以甲为参照物,乙向西运动,故C错误;
D、由图读出通过1.2m的路程时,甲是时间是6s,乙的时间是12s,甲所用的时间比乙少,故D正确。
故选:D。
4.【解答】小璐在照镜子时观察到一些现象之后,她认为自己往后退,镜子里的像会变小。这是小明通过观察一些现象后的猜想与假设。
故选:B。
5.【解答】解:A.发生光的反射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由图可知,反射光线沿OB方向射出,故A错误;
B.入射光线与法线之间的夹角叫做入射角,由图可知,入射角是60°,故B错误;
C.反射角是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图中∠NOB是反射角,故C错误;
D.由图可知,入射角是60°,反射角是60°,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为120°,故D正确。
故选:D。
6.【解答】解:图中像成在视网膜前,小红属于近视眼;这是因为近视眼是晶状体曲度变大,会聚能力增强,所以像呈在视网膜的前方,应佩戴发散透镜即凹透镜进行矫正。
故选:C。
7.【解答】解:因为人们平常所说的“铁比棉花重”是指体积相同的铁和棉花,所以“铁比棉花的体积大”、“铁比棉花的质量大”。“铁的重力比棉花大”都是条件不全的片面说法,是错误的。所以A、B、C都是错误。
在体积相等的前提下,“铁比棉花重”,指的就是“铁的密度比棉花的密度大”,所以D是正确的。
故选:D。
8.【解答】解:进入图书馆要保持安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A、不言不语,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A符合题意;
B、关闭门窗,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B不合题意;
C、手机静音,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C不合题意;
D、轻拿轻放,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D不合题意。
故选:A。
如图是学生实验室常用的温度计,温度计玻璃泡内的液体通过吸收(或放出)热量来改变体积大小,玻璃泡内液体体积变大时液柱上升,体积变小时液柱下降。请完成9~10小题。
9.【解答】解:在恒温25℃环境下进行实验,刚开始温度计内液体的温度是25℃,将温度计放入一杯100℃水中,温度计内液体的温度升高,由于液体热胀冷缩,体积变大;过一段时间后,温度计内液体的温度上升到水的最高温度,其体积达最大;而后温度计内液体的温度随水的温度降低而降低,同时其体积也随之变小,直到最低;由于蒸发致冷效应,到最低处时的温度略低于25℃,其体积也略小于刚开始的体格;水蒸发完后,温度计内液体的温度又上升至25℃,温度计内液体的体积也随之上升至刚开始的大小。所以,温度计内液体体积的变化情况是:先变大再变小再变大。故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10.【解答】解:A、温度计使用前,要先看清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故A正确;
B、温度计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完全浸入被测液体中,故B正确;
C、温度计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能碰到容器底和容器侧壁,故C正确;
D、温度计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故D错误。
故选:D。
二、非选择题(共60分)
11.【解答】解:(1)光线斜射到玻璃砖面上时,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据此作出反射光线;
(2)光线从空气斜射入玻璃砖时,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光从玻璃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将向远离法线的方向偏折,即入射角小于折射角,据此作出折射光线;如图所示:
12.【解答】解:(1)根据图示信息可知,影像传感器成的人像与人比较,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2)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此时人是在凸透镜的2倍焦距之外;
(3)经过光心的光线的传播方向不变,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过焦点,据此做出入射光线,两个入射光线的交点为人站立的位置,如图所示:
。
故答案为:(1)倒立;缩小;实像;(2)外;(3)见解析。
13.【解答】解:(1)光发生平面镜反射时,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光源在镜中的像。因此先做A在镜子中的虚像点A′,再连接A′和E,则AO为入射光线,EO为反射光线。如图所示
(2)平面镜成的是正立等大的虚像,像的大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无关,所以人向左移动1m,像的大小不变。
故答案为:(1);(2)不变;虚像。
14.【解答】解:(1)图中温度计分度值为1℃,温度计内液柱在0℃上方2个刻度处,所以温度计的读数为2℃;
(2)冰有固定的熔点,是晶体,由图像可知,在2~6min图线平直,表示冰处于熔化过程,在这段时间内需要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0℃不变;
(3)在第8min时冰已完全熔化成水,质量不变,体积为:
V水===5×10﹣4m3;
(4)由图像可知,冰的温度由﹣10℃升高到0℃用时2min,水温由0℃升高到5℃用时2min,根据公式c=可知,物质质量和吸收热量相等时,温度变化较大的物质比热容较小,因此c冰<c水,又据公式Q=cmΔt可知,质量相等的物质,温度变化相同时,比热容较大的物质需要吸收的热量较多,温度变化速度较慢,因此v冰>v水。
故答案为:(1)2;
(2)晶体;2~6;需要;0;
(3)5×10﹣4m3;
(4)>。
15.【解答】解:把锥形瓶放在冰水中,瓶口的橡皮膜会向下凹,由此可知:该锥形瓶中的空气温度降低,气体质量不变,体积变小,密度变大;发生火灾时,人应尽量贴近地面爬行,因为发生火灾时,有毒气体的温度很高,密度偏小,有毒气体会往上飘,故人应该贴地爬行。
故答案为:变小;变大;发生火灾时,有毒气体的温度很高,密度偏小,有毒气体会往上飘,故人应该贴地爬行。
16.【解答】解:(1)由表中实验数据可知,1号管子的频率最大,1号管子的音调最高。
(2)探究管子发出的声音的频率与管子长度、直径的关系应采用控制变量法,
由表中实验数据可知,实验中没有控制管子的长度不同而直径相同,即没有采用控制变量法,不能根据表中实验数据得出实验结论。
故答案为:(1)1;(2)B;没有采用控制变量法。
17.【解答】解:(1)观察图可知,小车从斜面所示初始位置运动到A点的距离s=40.0cm;小车运动到A点时的时间为t=1s;
由v=知,小车从斜面顶端运动到A点过程的平均速度:
v===40.0cm/s;
(2)以地面为参照物,斜面与地面之间没有发生位置变化,则斜面是静止的;
小车运动全程为:s1=80.0cm,所用时间t1=1.5s,全程平均速度v1==≈53.3cm/s,对比小车运动到A点时的平均速度,易知小车在斜面上做的不是匀速直线运动。
故答案为:(1)40.0cm;这段时间内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是40.0cm/s;
(2)静止;不是;匀速直线运动的物质任何时刻的速度不变,而小车从斜面滑下各路段的平均速度都不相同。
18.【解答】解:(1)天平平衡时,烧杯和盐水的质量等于右盘中砝码的质量加游码所对刻度值,标尺上每一小格为1g,故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为:
m总=100g+10g+8g=118g
读图可知,该量筒的分度值为2mL,读出量筒中水的体积为:V=50mL=50cm3
盐水的质量为:m盐=118g﹣53g=65g
则盐水的密度为:ρ===1.3g/cm3
(2)按题中步骤测盐水密度,将烧杯中的盐水倒入量筒时,会有部分盐水残留在烧杯内壁上,导致所测盐水的体积偏小,密度偏大。为了减小误差,可按如下步骤进行实验:
A.将适量盐水倒入烧杯,测盐水和烧杯的总质量为m1;
B.将烧杯中盐水的一部分倒入量筒中,测出量筒中盐水的体积为V;
C.再用天平测烧杯和剩余盐水的质量为m2;
D.则盐水密为:ρ=。
故答案为:(1)118;50;1.3g/cm3;
(2)A.将适量盐水倒入烧杯,测盐水和烧杯的总质量为m1;
B.将烧杯中盐水的一部分倒入量筒中,测出量筒中盐水的体积为V;
C.再用天平测烧杯和剩余盐水的质量为m2;
D.则盐水密为:ρ=。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