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三年(2020-2022)中考化学模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03化学与社会发展
一、单选题
1.(2020·江苏南京·统考一模)下列材料中,属于复合材料的是
A.玻璃钢 B.铝合金 C.聚乙烯塑料 D.天然橡胶
2.(2020·江苏南京·统考一模)下列物质能为人体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的是
A.氯化钠 B.葡萄糖 C.氮气 D.二氧化碳
3.(2020·江苏南京·统考一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钢的性能优良,所以钢是纯铁
B.C、CO、H2都能通过置换反应还原Fe2O3
C.可以通过灼烧的方法区分羊毛织物和纯棉织物
D.金刚石、石墨和C60都是由碳原子构成的单质
4.(2020·江苏南京·统考二模)缺乏维生素C会引起( )
A.夜盲症 B.坏血病 C.骨质疏松 D.甲状腺肿大
5.(2020·江苏南京·统考二模)下列关于材料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棉花和尼龙都属于天然纤维
B.不锈钢和玻璃钢都属于金属材料
C.装食品用的聚乙烯塑料袋可以通过加热进行封口
D.现在生产的各种塑料在自然条件下都不可以降解
6.(2021·江苏南京·统考二模)“垃圾分类工作就是新时尚”。废旧报纸应投入的垃圾箱是
A. B. C. D.
7.(2021·江苏南京·统考二模)下列应用于高铁列车的材料中,属于金属材料的是
A.塑料 B.橡胶 C.不锈钢 D.玻璃钢
8.(2021·江苏南京·统考二模)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A.加强大气质量监测 B.回收利用废旧金属
C.禁止施用化肥农药 D.严禁乱砍滥伐森林
9.(2021·江苏南京·统考二模)某学习小组的同学对蜡烛及其燃烧进行探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从蜡烛上切下一块石蜡放入水中,石蜡浮于水面,说明石蜡的密度比水小
B.取冷而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出现无色液滴,说明石蜡中含有氢元素
C.在燃着的蜡烛上扣一个烧杯,蜡烛燃烧一会儿就熄灭,灭火原理是隔绝空气
D.用扇子扇灭蜡烛火焰,灭火原理是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10.(2021·江苏南京·统考一模)下列元素在人体中属于常量元素的是
A.镁 B.铁 C.硒 D.碘
11.(2021·江苏南京·统考一模)下列气体与空气混合后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的是( )
A.甲烷 B.氮气 C.氧气 D.二氧化碳
12.(2021·江苏南京·统考一模)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装置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加热一段时间,煤粉先燃烧起来
B.本实验使用铜片是利用其导热性
C.用完酒精灯后用灯帽盖灭,灭火原理是隔绝空气
D.本实验能够证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
13.(2022·江苏南京·统考二模)垃圾分类人人有责。下列垃圾不应该放到可回收物垃圾桶内的是
A.废旧报纸 B.空易拉罐 C.茶叶残渣 D.矿泉水瓶
14.(2022·江苏南京·统考二模)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吉祥物“雪容融”如图所示。某种“雪容融”立体摆件的制作材料包括PVC(聚氯乙烯),PVC属于
A.天然材料 B.金属材料 C.复合材料 D.合成材料
15.(2022·江苏南京·统考二模)下列有关物质的检验、区分、制备和除杂的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A.检验:用燃着的木条可以检验二氧化碳
B.区分:用肥皂水可以区分软水和硬水
C.制备:工业上可以通过分离液态空气制备氧气
D.除杂:经溶解、过滤、蒸发可以除去粗盐中的难溶性杂质
16.(2022·江苏南京·统考二模)为解决能源与环境问题,有学者提出如图所示的含碳物质转化的技术路线。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可燃冰如果开采不当,会造成严重的酸雨
B.该技术路线有利用于解决“白色污染”问题
C.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KHCO3K2CO3+CO2↑+H2O,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D.反应②和反应③说明,反应物相同时,反应条件不同,产物有可能不同
参考答案:
1.A
【分析】复合材料是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物质以不同方式组合而成的材料,据此解答。
【详解】A、玻璃钢以玻璃纤维及其制品(玻璃布、带、毡、纱等)作为增强材料,以合成树脂作基体材料的一种复合材料,故正确;
B、铝合金属于金属材料,故错误;
C、聚乙烯塑料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故错误;
D、天然橡胶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故错误;
故选A。
2.B
【分析】食物所含的营养物质中,能为人体提供能量的是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详解】A、氯化钠属于无机盐类,不能为人体生命活动提供能量,A错误;
B、葡萄糖属于糖类,能为人体生命活动提供能量,B正确;
C、氮气不能参与人体生命活动,也不能为人体生命活动提供能量,C错误;
D、二氧化碳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副产品,不能为人体生命活动提供能量,D错误;
故选B。
3.C
【详解】A、钢是铁的一种合金,不是纯铁,故A不正确;
B、CO与氧化铁在高温的条件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反应物都是化合物,不属于置换反应,不能通过置换反应还原Fe2O3,故B不正确;
C、羊毛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燃烧会有烧焦羽毛的味道,纯棉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灼烧有纸燃烧的气味,可用灼烧并闻气味的方法区别纯棉织物和羊毛织物,故C正确;
D、金刚石、石黑和C60等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金刚石、石墨是由碳原子构成的;C60是由碳60分子构成的,故D不正确。故选C。
4.B
【详解】缺乏维生素C容易得坏血病,故选:B。
5.C
【详解】A、棉花是天然纤维,而尼龙是合成纤维,选项A不正确;
B、玻璃钢属于复合材料,不是金属材料,不锈钢属于金属材料,选项B不正确;
C、聚乙烯塑料无毒,是热塑性塑料,装食品用的聚乙烯塑料袋可以通过加热进行封口,选项C正确;
D、现在生产的塑料有可降解和不可降解之分,可降解塑料在自然条件下可以降解,选项D不正确。故选C。
6.B
【详解】A、“其他垃圾”标志的垃圾桶用来装不属于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可回收物的垃圾,报纸属于可回收垃圾,选项A不正确;
B、“可回收物”垃圾桶应投入可回收利用的垃圾,包括纸类、塑料、玻璃、织物和瓶罐等,废旧报纸应投入其中,选项B正确;
C、“有害垃圾”标志的垃圾桶用来装有害物质、需要特殊安全处理的垃圾,包括电池、灯管和日用化学品等,报纸不属于此类,选项C不正确;
D、“厨余垃圾”标志的垃圾桶用来装米和面粉类食物残余、蔬菜、动植物油、肉骨等厨房垃圾,报纸不属于此类,选项D不正确。故选B。
7.C
【详解】A、塑料属于合成材料,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B、橡胶属于合成材料,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C、不锈钢属于金属合金,属于金属材料,此选项符合题意;
D、玻璃钢是以玻璃纤维或其制品作增强材料的增强塑料,属于复合材料,不符合题意;
故选C。
8.C
【详解】A、加强大气质量监测,发现环境污染后及时采取措施减缓环境污染的程度,选项正确;
B、回收利用废旧金属,既能够减缓环境污染,还能够节约金属资源,选项正确;
C、现阶段禁止施用化肥农药是不现实的,可以合理施用化肥农药,选项错误;
D、森林中的绿色植物能够吸收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和烟尘,所以应严禁乱砍滥伐森林,选项正确,故选C。
9.D
【详解】A、从蜡烛上切下一块石蜡放入水中,石蜡浮于水面,说明石蜡的密度比水小,选项正确;
B、取冷而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出现无色液滴,说明石蜡中含有氢元素,选项正确;
C、在燃着的蜡烛上扣一个烧杯,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的同时消耗烧杯中的氧气,一会儿就熄灭,灭火原理是隔绝空气,选项正确;
D、用扇子扇灭蜡烛火焰时,流动的空气带走蜡烛燃烧产生的热量,蜡烛的温度降低,低于蜡烛的着火点,蜡烛熄灭,灭火原理是降低可燃物的温度至着火点以下,选项错误,故选D。
10.A
【详解】常量元素包括:C、H、O、N、P、K、S、K、Ca、Na、Cl、Mg,故镁属于常量元素,铁、硒、碘属于微量元素。
故选A。
11.A
【详解】试题分析:甲烷具有可燃性,和氧气遇到明火容易爆炸。故选A.
考点:燃烧的条件
12.A
【详解】A、木屑着火点低,加热一段时间,木屑先燃烧起来,符合题意;
B、该实验是利用铜的导热性,不符合题意;
C、用完酒精灯后用灯帽盖灭,灭火原理是隔绝空气,不能用嘴吹灭,不符合题意;
D、木屑和煤粉都与氧气接触,木屑着火点低,先燃烧,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3.C
【详解】A、废旧报纸材质为纸制品,属于可回收物,可放到可回收垃圾桶,故A错;
B、空易拉罐才子为金属,属于可回收物,可放到可回收垃圾桶,故B错;
C、茶叶残渣属于厨余垃圾,不能投放到可回收物垃圾桶内,故C正确;
D、矿泉水瓶材质为塑料,属于可回收物,放到可回收垃圾桶,故D错误。
故选:C。
14.D
【详解】PVC的主要成分为聚氯乙烯,为塑料,塑料属于合成材料。
故选:D。
15.A
【详解】A、检验二氧化碳要用澄清石灰水,不能用燃着的木条,因为能使木条熄灭的有二氧化碳、氮气、稀有气体等,故错误,符合题意;
B、硬水中含有较多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而软水含有较少的或不含可溶性钙、镁化合物,所以当加入肥皂水并搅拌后,硬水不会产生或产生较少的泡沫,而软水能够产生大量的泡沫,可以据此来选择肥皂水来区分硬水和软水,方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工业上利用液态下氮气与氧气的沸点不同,实现氧气与氮气的分离,制得氧气,方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粗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粗盐提纯是通过溶解(把不溶物与食盐初步分离)、过滤(把不溶物彻底除去)、蒸发(食盐从溶液中分离出来而得到食盐)得到精盐的过程,方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6.D
【详解】A、 “可燃冰”的主要成分由甲烷分子和水分子组成,其中甲烷是形成温室气体的成分之一,所以如果开采不当而使甲烷气体大量泄漏,会造成的严重环境问题是引起“温室效应”。故A错误;
B、文中是含碳物质的转化技术路线,故该技术路线有利用于解决“温室效应”问题,白色污染主要是指难降解的塑料垃圾污染,故B错误;
C、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2KHCO3K2CO3+CO2↑+H2O,符合“一变多”的特征,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故C错误;
D、反应②和反应③说明,反应物都是二氧化碳和氢气,反应②生成甲醇和水,反应③生成甲烷和水,两者所用催化剂不同,故反应物相同时,反应条件不同,产物有可能不同,故D正确。
故选: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