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三年(2020-2022)中考化学模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01物质的化学变化
一、单选题
1.(2020·江苏南京·统考二模)下列物质的用途仅与其物理性质有关的是( )
A.铜可用作电线 B.铁可用作脱氧剂
C.酒精可用作燃料 D.高粱可用于酿酒
2.(2020·江苏南京·统考二模)某无色溶液中存在较多的 、Cl-,该溶液中还存在一种离子,该离子可能是( )
A.OH- B.Ba 2+ C.Fe 2+ D.K+
3.(2020·江苏南京·统考二模)概念之间存在并列、交叉和包含等关系,符合如图所示关系的是( )
选项 X Y Z
A 有机物 单质 纯净物
B 化合反应 分解反应 基本反应类型
C 氧化物 纯净物 物质
D 硫酸盐 钠盐 盐
A.A B.B C.C D.D
4.(2020·江苏南京·统考二模)碳酸钠是重要的化工原料。早期曾以食盐、浓硫酸、木炭和石灰石为原料制取碳酸 钠,具体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我国化学工程专家侯德榜先生改进了原有的制碱方法,发明了将制碱与制氨结合起来的“侯氏制碱法”,大大提高了原料的利用率。
根据以上信息及工艺流程图判断,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反应①属于复分解反应
B.该流程中产生的有害气体 CO 和HCl,可用水加以吸收处理
C.步骤③中“水浸”时需要搅拌,目的是加快碳酸钠的溶解速率
D.侯氏制碱法更符合“绿色化学”
5.(2020·江苏南京·统考二模)在光照条件下,AgNO3 可分解为Ag、O2 和某种氮的氧化物 X。取一定质量的AgNO3 固体充分光照,测得反应后生成 Ag、O2、X 的质量分别为 10.8g、1.6g、m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m=3.2
B.X 中氮、氧原子个数比为 1:2
C.该反应中生成物Ag 和O2 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 1:2
D.AgNO3 固体常被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是为了方便辨认
6.(2020·江苏南京·统考一模)小王对某无色溶液所含离子的记录,合理的是
A.K+、Ba2+、OH-
B.H+、K+、CO32-
C.Fe2+、Na+、SO42-
D.Ag+、Cl-、NO3-
7.(2020·江苏南京·统考一模)向 200.0g AgNO3 溶液中加入 m 克 Al 和 Cu 的混合粉末,搅拌,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 干燥得到32.4g固体。向滤液中滴加稀盐酸,产生白色沉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滤液的质量为 167.6g
B.混合粉末的质量可能为 8.0 克
C.过滤所得物体中加入稀盐酸可能会有气体生成
D.原 AgNO3 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25.5%
8.(2020·江苏南京·统考一模)下列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A.制作叶脉书签 B.比较硬度
C.电解水 D.酸雨的腐蚀
9.(2020·江苏南京·统考一模)下列变化属于置换反应的是
A. B.
C. D.
10.(2020·江苏南京·统考一模)下列离子能在含有硫酸的无色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A.Cu2+、 B.Na+、 C.K+、Cl- D.Ba2+、
11.(2020·江苏南京·统考一模)现有5g固体混合物,可能含有Mg、MgO、Mg(OH)2中的两种或三种。使固体混合物全部溶解,恰好消耗质量分数为10%的稀硫酸98g,则混合物的成分不可能是
A.Mg、Mg(OH)2 B.Mg、MgO C.MgO、Mg(OH)2 D.Mg、MgO、Mg(OH)2
12.(2021·江苏南京·统考二模)下列现象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试管破裂 B.光合作用 C.干冰升华 D.浊液过滤
13.(2021·江苏南京·统考二模)现有一包白色固体,可能由碳酸钠、碳酸氢钠、氯化钠中的一种或多种物质组成。取10g固体加入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7.3%的稀盐酸中,充分反应后,经测定溶液质量增加了5.6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白色固体可能是纯净物
B.白色固体中一定有碳酸氢钠
C.将溶液蒸干,得到氯化钠固体的质量一定为11.7g
D.向溶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该现象说明固体中一定有氯化钠
14.(2022·江苏南京·统考一模)下列防疫措施中,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酒精消毒 B.清水洗手 C.棉签采样 D.佩戴口罩
15.(2022·江苏南京·统考一模)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用氯化钠溶液可制作“叶脉书签”
B.将冷碟子放在蜡烛火焰的上方,可得到炭黑,该实验说明蜡烛中含有碳元素
C.植物的花瓣或果实均可用于自制酸碱指示剂
D.在三个玻璃杯中注入等体积的水,按如图方式静置一周,会观察到用保鲜膜包住杯口的玻璃杯中剩余的水最少
16.(2022·江苏南京·统考一模)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测得反应前后有关数据如下表: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质量/g 30 40 30 25
反应后质量/g m 70 30 1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m=20 B.乙一定是化合物
C.丙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D.反应中甲和丁的质量之和一定等于乙的质量
17.(2022·江苏南京·统考二模)科学家设计了“人造树叶”模拟获取氧气等物质的过程,其装置和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过程中反应物有三种 B.该过程中原子数目不变
C.该过程中分子数目不变 D.该过程中C、H、O元素化合价均未改变
18.(2022·江苏南京·统考二模)小亮整理化学笔记如下:
①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成红色的不一定是碱;
②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只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③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组成元素相同,化学性质相似:
④碳的单质都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
⑤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因为它们的原子最外层都有8个电子;
⑥洗涤剂和汽油除油污的原理不同。
其中表述正确的有
A.2个 B.3个 C.4个 D.5个
19.(2022·江苏南京·统考二模)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反应,测得反应前、反应中某时刻、反应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10 B.乙可能是单质
C.丙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D.甲和丁的质量变化之比为2:1
参考答案:
1.A
【分析】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化学性质,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等;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物理性质;物理性质经常表现为: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导电性、导热性、溶解性、挥发性、吸附性等。
【详解】A.铜可用作导线是利用了铜的导电性,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符合题意;
B.铁作脱氧剂是利用了铁能与氧气和水反应生成铁锈,需要发生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不合题意;
C.酒精可用作燃料是利用了酒精的可燃性,需要发生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不合题意;
D.高粱酿酒的过程中生成了新物质,该性质需要发生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不合题意。
故选:A。
2.D
【分析】根据题中的无色溶液可以推断出该离子必须是没有颜色,溶液是电中性的,又因为所给离子是阴离子,所以该离子是无色阳离子且不与SO42-、 Cl-生成沉淀。
【详解】A、SO42-、Cl-与 OH-都是阴离子,但溶液是由阴离子和阳离子共同组成的,不符合题意;
B、Ba2+与SO42-会生成白色沉淀,因此溶液中不会含有 Ba2+,不符合题意;
C、Fe2+在溶液中显浅绿色,与题中无色溶液矛盾,不符合题意;
D、K+可以与SO42-、 Cl-形成无色溶液,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是简单的推理,掌握题干所给信息,并结合已学知识即可答题。
3.D
【分析】A.纯净物分为单质与化合物,化合物分为有机物与无机物;
B.基本反应类型分为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
C.物质分为纯净物与混合物,纯净物分解为单质与化合物,氧化物是化合物中的一种;
D.硫酸盐是按照盐中所含阴离子是硫酸根离子进行分类;钠盐是根据盐中所含的阳离子是钠离子进行分类。
【详解】由图式可知,X与Y是交叉关系,X、Y和Z是包含关系。
A.有机物是有机化合物的简称,它是一种化合物,与单质之间不是交叉关系,不合题意;
B.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是并列关系,不合题意;
C.氧化物是纯净物的一种,纯净物包含着氧化物,不合题意;
D.硫酸盐和钠盐都属于盐,硫酸盐和钠盐是交叉关系,如硫酸钠既属于钠盐,又属于硫酸盐,符合题意。
故选:D。
4.B
【详解】A、反应①是氯化钠与浓硫酸反应生成氯化氢气体和硫酸钠,该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故选项说法正确。
B、该流程中产生的有害气体CO和HCl,氯化氢极易溶于水,可用水加以吸收处理;一氧化碳难溶于水,不能用水进行吸收处理,故选项说法错误。
C、碳酸钠易溶于水,硫化钙难溶于水,步骤③中“水浸”时需要搅拌,能加快碳酸钠的溶解速率,故选项说法正确。
D、侯德榜先生改进了原有的制碱方法,发明了将制碱与制氨结合起来的“侯氏制碱法”,大大提高了原料的利用率,更符合“绿色化学”,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5.B
【分析】根据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的质量之和,是因为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进行分析。
【详解】A、反应前后银元素的质量不变,根据生成的Ag为10.8g 可以计算出分解的AgNO3 的质量是10.8g÷×100%=17g,所以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m=4.6g,故A错误;
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X中含有N、O,17gAgNO3中N的质量是×100%×17g=1.4g,O的质量是×100%×17g=4.8g,X中含有O的质量是4.8g-1.6g=3.2g,因此可以计算出X中N、O的原子个数比是 =1:2,故B正确;
C、根据生成的Ag和O2的质量和它们的相对分子质量可以计算出生成的Ag和O2的化学计量数的比是 =2:1,故C错误;
D、AgNO3存放在棕色试剂瓶中是为了防止AgNO3在光照下分解,故D错误。
故选:B。
6.A
【详解】A、三种离子间不能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能大量共存,且不存在有色离子,故选项合理,符合题意;
B、H+和CO32-结合生成水和二氧化碳,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不合理,不符合题意;
C、三种离子间不能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能大量共存,但Fe2+的水溶液浅绿色,故选项不合理,不符合题意;
D、Ag+、Cl-结合生成氯化银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不合理,不符合题意。
故选A。
7.B
【分析】根据题目中滤液加入稀盐酸有白色沉淀产生可以确定 AgNO3溶液有剩余,Al 和 Cu 全部反应,生成的 32.4g 固体都是 Ag。
【详解】A、向 200.0gAgNO3溶液中加入 mg Al 和 Cu 固体之后,溶液的质量应该是200.0g+mg-32.4g>167.6g,故 A 错误;
B、由于向滤液中滴加NaCl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硝酸银过量,Al 和 Cu完全反应,
假如都是Al,则由
假如都是铜,则由
故 2.7g<m<9.6g,故 B 正确;
C、由于反应生成的金属只有Ag,因此在滤渣中加入盐酸不会产生 氢气,故C 错误;
D、由于硝酸银没有完全反应,所以无法求算原AgNO3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故 D 错误。
故选B。
8.B
【解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制作叶脉书签、电解水、酸雨腐蚀都属于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详解】A、制作叶脉书签是树叶中的成分与氢氧化钠反应,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B、比较合金和纯金属的硬度,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正确;
C、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D、酸雨的腐蚀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点睛】本考点考查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基础性比较强,只要抓住关键点:是否有新物质生成,问题就很容易解决。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9.D
【详解】A、该反应是一种物质生成两种物质的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B、该反应是两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C、该反应中生成两种化合物不属于置换反应;
D、该反应是一种单质和化合物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故选D。
10.C
【详解】A、含有铜离子的溶液是蓝色的,不符合题意;
B、氢离子能与碳酸根离子结合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不能大量共存,不符合题意;
C、钾离子和氯离子在含有硫酸的溶液中不能形成沉淀、气体和水,可以大量共存,且是无色的,符合题意;
D、钡离子能与硫酸根离子结合生成硫酸钡沉淀,不能大量共存,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1.B
【详解】Mg、MgO、Mg(OH)2都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稀硫酸中硫酸根的质量等于硫酸镁中硫酸根的质量,硫酸根的质量为98g×10%×=9.6g,则硫酸镁中镁元素的质量为9.6g×=2.4g,5g固体混合物中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8%,镁单质中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0%,氧化镁中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60%,氢氧化镁中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1.4%,所以固体混合物中一定含有氢氧化镁,故选B。
12.B
【详解】A、试管破裂,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利用太阳光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的作用,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干冰升华,是物质的状态发生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浊液过滤,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答案:B。
13.B
【分析】由题意可知,10g固体加入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7.3%的稀盐酸中,充分反应后,经测定溶液质量增加了5.6g,说明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0g-5.6g=4.4g;
若白色固体全部是碳酸钠,设碳酸钠的质量为x,生成氯化钠质量为a,
若白色固体全部是碳酸氢钠,设碳酸氢钠的质量为y,生成氯化钠质量为b,
若白色固体全部是氯化钠,无二氧化碳生成,则溶液质量增加10g;
由此可知,原白色固体中一定有碳酸氢钠,可能含有碳酸钠、氯化钠中的一种或两种;
【详解】A、由分析可知,白色固体中一定有碳酸氢钠,可能含有碳酸钠、氯化钠中的一种或两种,选项说法不正确;
B、由分析可知,白色固体中一定有碳酸氢钠,选项说法正确;
C、由分析可知,若白色固体全部是碳酸钠,则生成氯化钠质量小于11.7g,若白色固体全部是碳酸氢钠,则生成的氯化钠质量也小于11.7g,所以将溶液蒸干,得到氯化钠固体的质量一定小于11.7g,选项说法不正确;
D、由分析可知,固体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则向溶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也会产生白色沉淀,则该现象不能说明固体中一定含有氯化钠,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B。
14.A
【详解】A、酒精消毒有新物质生成,发生化学变化,故A符合题意;
B、清水洗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不符合题意;
C、棉签采样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不符合题意;
D、佩戴口罩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5.B
【详解】A、氢氧化钠溶液具有腐蚀性,可用于制作“叶脉书签”,氯化钠溶液不具有腐蚀性,不能制作“叶脉书签”,不符合题意;
B、将冷碟子放在蜡烛火焰的上方,可得到炭黑,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可说明蜡烛中含碳元素,符合题意;
C、有些植物的色素在酸性溶液或碱性溶液里显示不同的颜色,可以作为酸碱指示剂,有些植物的色素在酸性溶液和碱性溶液中颜色相同,不能作为酸碱指示剂,不符合题意;
D、分子在不断运动,静置一定时间后,水分子会挥发出去,报纸对水分子有一定的阻止作用,保鲜膜基本可阻止所有水分子通过,故按如图方式静置一周,会观察到用保鲜膜包住杯口的玻璃杯中剩余的水最多,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6.B
【分析】由表格可知:丁在反应前后质量减少了10g,乙在反应前后质量增加了30g,丙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甲为反应物,参加反应的质量为:30g-10g=20g,故m=10。
【详解】A、由分析可知:m=10,故A错误;
B、由分析可知:甲和丁为反应物,乙为生成物,该反应为化合反应,说明乙一定为化合物,故B正确;
C、由分析可知:丙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说明丙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是杂质,故C错误;
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及分析可知,参加反应的甲和丁的质量之和等于生成的乙的质量,故D错误。
故选:B。
17.B
【分析】由图可知,该反应是CO2和H2O在催化剂及光照作用下生成CO、O2和H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详解】A.该过程中反应物只有两种,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该选项说法正确;
C.该反应中,每1个二氧化碳分子与1个水分子反应生成1个一氧化碳分子、1个氧分子和1个氢分子,即反应前后分子数目发生了改变,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反应前碳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氢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反应后碳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0价、氢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则反应前后碳、氧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B。
18.A
【详解】①无色酚酞试液遇碱变红,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成红色的不一定是碱,如碳酸钠溶液显碱性,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碳酸钠属于盐,正确;
②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可能是加快,也可能是减慢,错误;
③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组成元素相同,但是分子构成不同,化学性质不同,错误;
④碳的单质不都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如C60由C60分子构成,错误;
⑤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但是不是所有稀有气体原子最外层都有8个电子,如氦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错误;
⑥洗涤剂去油污,是因为洗涤剂中含有乳化剂,具有乳化作用,能将油污乳化为细小油滴,随水冲走,汽油除油污,是因为汽油能溶解油污,原理不同,正确。
故正确的个数是2个。
故选A。
19.D
【分析】由四种物质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可知,反应前后甲的质量分数减少了30%,故甲是反应物;同理可以确定乙的质量分数增加了85%-40%=45%,故乙是生成物;丙的质量分数不变,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丁的质量分数减少了25%-(1-85%-5%)=15%,丁是反应物;反应表达式可写成甲+丁乙。
【详解】A、反应后,参加反应的甲的质量为30%,生成的乙的质量为85%-40%=45%;反应中,乙的质量为40%+=70%,丁的质量c%=1-(70%+10%+5%)=15%,c=15,故选项说法错误。
B、乙为化合反应的生成物,一定是化合物,不可能是单质,故选项说法错误;
C、丙的质量分数不变,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
D、参加反应的甲和丁的质量变化之比为30%:15%=2:1,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