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德州市临邑县2022-2023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卷(答案)

2022-2023学年山东省德州市临邑县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填入答题系中。
1.(3分)下列数据中,你认为最符合实际的是(  )
A.一元硬币的直径为2.5mm
B.令人舒服的声音环境是90分贝
C.人体正常的温度为37.9℃
D.一名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kg
2.(3分)甲、乙两物体,同时从同一地点沿直线向同一方向运动,它们的s﹣t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2~4s内乙做匀速直线运动
B.4s时甲、乙两物体的速度相等
C.0~4s内乙的平均速度为2m/s
D.3s时甲在乙的前方
3.(3分)如图所示,小华时轻时重地敲击鼓面,这样做主要是改变鼓声的(  )
A.频率 B.音调 C.响度 D.音色
4.(3分)声音对我们来说再熟悉不过了,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有些高科技产品不振动也可发声
B.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C.考场附近安装噪声监测仪可减弱噪声
D.汽车安装倒车雷达,是利用声音传递信息
5.(3分)下面关于常用温度计的使用中,错误的是(  )
A.温度计不能用来测量超过它的最高刻度的温度
B.温度计的玻璃泡要跟被测物体充分接触
C.测量液体温度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完全浸没在液体中
D.读数时,要把温度计从液体中拿出来再读数
6.(3分)下列四种物态变化的实例中,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冰雪遇暖消融属于熔化现象,会放出热量
B.图中:水烧开时冒出“白气”属于汽化现象,需要吸收热量
C.图中:草叶上形成“白霜”属于凝华现象,会放出热量
D.图中:用干手器将手烘干属于液化现象,会放出热量
7.(3分)公园是人们休闲的好去处,下面是小明在公园里观察到的几个现象,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
A.凉亭在水中的倒影 B.树荫下的圆形光斑
C.露珠下的叶脉 D.阳光下鸽子的影子
8.(3分)一束光线射到平面镜上,当入射角增大20°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恰好成直角,则原来的入射角是(  )
A.20° B.25° C.30° D.45°
9.(3分)炎炎夏日,汽车停在露天停车场,若把装满水的矿泉水瓶留在车内(如图),太阳光通过矿泉水瓶后可能把汽车内的易燃物引燃。这是因为(  )
A.矿泉水瓶相当于一个凹透镜,会聚光线
B.矿泉水瓶相当于一个凹透镜,发散光线
C.矿泉水瓶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发散光线
D.矿泉水瓶相当于一个凸透镜,会聚光线
10.(3分)下列图中关于光学现象的描述或解释正确的是(  )
A.甲图为漫反射现象,其中大部分光线能遵循光的反射规律,只有少量光线例外
B.乙图中蜡烛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成正立放大的实像,主要应用如放大镜
C.丙图反映的是近视眼的成因,应配戴凸透镜来矫正
D.丁图中虚线框内放置的是一个凹透镜
11.(3分)一个容器能装1kg煤油(ρ煤油=0.8×103kg/m3),用来装水,则能装(  )
A.大于1kg B.等于1kg
C.小于1kg D.条件不足,无法确定
12.(3分)关于密度公式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由公式可知ρ与m成正比,m越大ρ越大
B.由公式可知ρ与V成反比,V越大ρ越小
C.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某种物质密度的大小通常与质量和体积无关
D.对某种确定的物质而言,若其体积增加一倍,则它的密度一定变为原来的一半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3分)
13.(2分)如图温度计的示数为   ℃;符合长度测量要求的是   。(选填“甲”或“乙”)
14.(2分)我们经常提到的像:①小孔成像②平面镜成像③放大镜成像④电影银幕上的像⑤汽车观后镜中的像,其中由于反射而形成的像是    ;如图所示是几种声音的波形,其中音调相同的是    。
15.(2分)冬季,通常可以看到教室的窗玻璃上附着一层小水珠,当室外气温更低时,还会看到窗玻璃上结有冰花。其中小水珠是水蒸气    形成的,它们均附着在窗玻璃的    (选填“室内”或“室外”)一侧。
16.(3分)G20杭州峰会期间,晚会“最忆是杭州”美轮美奂。如图,远处的激光束看上去是直的,这是因为   ;扇形光电背景与水中倒影完美结合,这是光的   现象,成的是等大的   (实/虚)像。
17.(2分)某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绘制了如图所示的图象(v表示像到凸透镜的距离,u表示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用该凸透镜作放大镜使用时,被观察的物体到透镜的距离在    m以内;把物体从距凸透镜5cm处移动到距凸透镜20cm处的过程中,像的大小将    (选填“变大”、“变小”、“先变小再变大”、“先变大再变小”)。
18.(2分)如图所示是A、B两种物质的质量m与体积V的关系。由图象可以获得的信息: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   ;两种物质密度的关系:ρA   ρB(选填“>”、“<”、“=”)。
三、作图与实验探究题(共33分)
19.(3分)请在图中作出蜡烛AB在屏上所成的像A′B′(要求标出A′、B′)。
20.(3分)在图中,完成光线从左边射向凹透镜被折射后,再被平面镜反射后的光路图。
21.(6分)如图是小明同学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装置。
(1)为了节约能源适当缩短实验时间,可以采取的措施有(写出两种):
①   ;②   。
(2)当水温上升到90℃时,每隔1min记录次温度计的示数,直到水沸腾5min后停止记录。
①图甲中温度计的示数为    ℃。图乙中,表示水在沸腾时的现象是其中的    图。
②根据实验数据,作出了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丙所示,由图象可知,在当时条件下,水的沸点是    。
③水的沸腾特点是    ;    。
22.(5分)小彤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时:
(1)为验证“像是虚像”的猜想,小明将一张白卡片放在    (选填“A”或“B”)蜡烛的位置。    (选填“直接”或“透过玻璃板”)观察白卡片上有无蜡烛的像。
(2)当蜡烛A远离玻璃板时,蜡烛B的位置会    (选填“靠近”或“远离”)玻璃板,像会    (选填“变小”“不变”或“变大”)。
(3)实验过程中如果玻璃板没有与纸面垂直,而是如图2所示倾斜,蜡烛A的像应是图中的    (选填“A1”“A2”或“A3”)。
23.(6分)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中,如图所示,水平放置平面镜,白色纸板竖直立在平面镜上,纸板由E,F两部分组成,可以绕ON翻折。
(1)实验时,应把纸板ENF与平面镜    放置,图中的入射角是    度;
(2)为了探究反射角与入射角大小的关系,应进行的操作是    。
A.改变纸板与平面镜之间的夹角
B.沿ON向后转动纸板E
C.沿ON向后转动纸板F
D.改变光线AO与ON的夹角
(3)将一束光贴着纸板E沿AO射到镜面上O点,纸板F上会显示出反射光束OB,接着将纸板F绕ON向后翻折,则纸板F上    (选填“能”或“不能”)显示出反射光束,由此说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在    内(选填“同一平面”或“不同平面”);
(4)若让另一束光沿BO方向射向平面镜,反射光将沿OA方向射出,该实验现象说明    。
A.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B.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可逆
24.(5分)某兴趣小组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1)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当烛焰在图示位置时,移动光屏可以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   的实像,在照相机和投影仪中,成像情况与此类似的是   。
(2)实验中,光屏上已经得到烛焰清晰的像,某同学不小心用手指的指尖触摸到了凸透镜,则光屏上会出现   。(选填“指尖的像”“指尖的影子”或“完整烛焰的像”)
(3)把凸透镜换成薄玻璃板,在蜡烛一侧观察玻璃板也能看到一个   (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蜡烛的像,把光屏移动到这个像所在的位置,光屏上   (选填“有”或“没有”)这个像。
25.(5分)某中学环保小组在小河边取适量河水样品,分别进行了河水密度的测量,小薇把样品带回学校,用天平和量筒做了如下实验:
(1)将天平放在    台上,把游码移到零刻度线处,发现指针静止在分度盘的左侧,要使横梁平衡,应将平衡螺母向    (选填“右”或“左”)调,直至天平平衡;
(2)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为30g,在烧杯中倒入适量的河水样品,测出烧杯和河水的总质量如图甲所示,则烧杯中河水的质量为    g,将烧杯中的河水全部倒入量筒中,河水的体积如图乙所示,则河水的密度为    g/cm3;
(3)小薇用这种方法测出的河水密度比真实值    (选填“偏大”或“偏小”)。
四、计算题(共18分)
26.(9分)国庆期间,小强一家开车到扬州市旅游,路上看到如图所示的标志牌。为了计算行程,小强测得汽车用时1min匀速通过了一段长600m的路。
(1)求汽车匀速通过该路段的速度;
(2)请根据计算结果说明汽车是否超速;
(3)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小强一家最快要行驶多少分钟才能到达扬州市?
27.(9分)一个装满水的玻璃杯的总质量为500g,将一金属块放入水中,待水溢出稳定后,把杯的外部擦干,称得其总质量为895g,将金属块取出后其总质量为450g,求:
(1)金属块的质量为多少g?
(2)溢出水的体积为多少cm3?
(3)该金属块的密度为多少kg/m3?
2022-2023学年山东省德州市临邑县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
(参考答案与详解)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填入答题系中。
1.(3分)下列数据中,你认为最符合实际的是(  )
A.一元硬币的直径为2.5mm
B.令人舒服的声音环境是90分贝
C.人体正常的温度为37.9℃
D.一名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kg
【分析】首先要对选项中涉及的几种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
【解答】解:A、一元硬币的直径为2.5cm,故A错误。
B、令人舒服的声音环境是30分贝左右,故B错误。
C、人体正常的温度为37℃,故C错误。
D、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kg,符合实际,故D正确。
故选:D。
2.(3分)甲、乙两物体,同时从同一地点沿直线向同一方向运动,它们的s﹣t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2~4s内乙做匀速直线运动
B.4s时甲、乙两物体的速度相等
C.0~4s内乙的平均速度为2m/s
D.3s时甲在乙的前方
【分析】在s﹣t图象中,过原点的直线表示物体通过的路程与其时间成正比,即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表示物体处于静止状态。
(1)2~4s 内,乙是处于静止状态;
(2)利用速度公式求甲做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在4s时,甲的速度的大小不变;而乙处于静止状态,速度为0;
(3)在0~4s内,乙运动的路程是8m,时间是4s,可求乙的平均速度;
(4)3s 时,乙运动的路程是8m,利用s=vt求甲运动的路程,通过比较得出谁在前方。
【解答】解:
由s﹣t图象可知,甲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说明甲通过的路程与其时间成正比,即甲做匀速直线运动;
前2s内,乙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则乙做匀速直线运动;2s后乙相对于出发点的位置没有变化,则乙处于静止状态,所以乙是先匀速直线运动后静止。
A、2~4s 内,乙是处于静止状态,故A错误;
B、结合前面分析可知,在4s时,甲是运动的,而乙处于静止状态,所以甲、乙两物体的速度不相等,故B错误;
C、0~4s内,乙运动的路程是8m,时间是4s,则乙的平均速度为v乙===2 m/s,故C正确;
D、由s﹣t图象可知,前3s 内乙运动的路程是8m,而甲运动的路程小于8m,所以,3s时甲在乙的后方,故D错误。
故选:C。
3.(3分)如图所示,小华时轻时重地敲击鼓面,这样做主要是改变鼓声的(  )
A.频率 B.音调 C.响度 D.音色
【分析】解决此题的关键是要知道发出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振动幅度越小,响度越小。
【解答】解:当轻敲击鼓面时,鼓皮振动幅度小,鼓皮发出声音的响度小;当用力重敲击鼓面时,鼓皮振动幅度大,发出声音的响度大。因此,时轻时重地敲击鼓面,这样做主要是改变鼓声的响度。
故选:C。
4.(3分)声音对我们来说再熟悉不过了,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有些高科技产品不振动也可发声
B.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C.考场附近安装噪声监测仪可减弱噪声
D.汽车安装倒车雷达,是利用声音传递信息
【分析】(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只有在15℃空气中,其传播速度才是340m/s;
(3)减弱噪声的方式有三种,即在声源处减弱、在人耳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4)声音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
【解答】解:
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高科技产品不振动也不能发声,故A错误;
B、声音在15℃空气中传播速度才是340m/s,B错误;
C、考场附近安装噪声监测仪,是噪声检测装置,不可减弱噪声,故C错误;
D、汽车安装倒车雷达,是利用声音传递信息,故D正确。
故选:D。
5.(3分)下面关于常用温度计的使用中,错误的是(  )
A.温度计不能用来测量超过它的最高刻度的温度
B.温度计的玻璃泡要跟被测物体充分接触
C.测量液体温度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完全浸没在液体中
D.读数时,要把温度计从液体中拿出来再读数
【分析】使用温度计之前,要观察温度计的零刻度、分度值、量程。
温度计的正确使用:
测量液体温度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完全浸没在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温度计浸没在被测液体中要稍候一会儿,待到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要和温度计的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解答】解:A、温度计不能用来测量超过它的最高刻度的温度,否则会涨破温度计。不符合题意。
B、温度计的玻璃泡要跟被测物体充分接触,使温度计的示数和液体的温度相同再读数。不符合题意。
C、测量液体温度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完全浸没在液体中,否则会使测量值偏大或偏小。不符合题意。
D、读数时,要把温度计从液体中拿出来再读数,会造出测量值偏大或偏小。符合题意。
故选:D。
6.(3分)下列四种物态变化的实例中,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冰雪遇暖消融属于熔化现象,会放出热量
B.图中:水烧开时冒出“白气”属于汽化现象,需要吸收热量
C.图中:草叶上形成“白霜”属于凝华现象,会放出热量
D.图中:用干手器将手烘干属于液化现象,会放出热量
【分析】A.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是熔化吸热现象;
B.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是液化放热现象;
C.物质由气态变为固态是凝华放热现象;
D.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是汽化吸热现象。
【解答】解:A.冰雪遇暖消融属于熔化现象,会吸收热量,故A错误;
B.水烧开时冒出“白气”属于液化现象,需要放出热量,故B错误;
C.草叶上形成“白霜”属于凝华现象,会放出热量,故C正确;
D.用干手器将手烘干属于汽化现象,会吸收热量,故D错误。
故选:C。
7.(3分)公园是人们休闲的好去处,下面是小明在公园里观察到的几个现象,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
A.凉亭在水中的倒影 B.树荫下的圆形光斑
C.露珠下的叶脉 D.阳光下鸽子的影子
【分析】光现象有以下三种情况:
(1)光在同种均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如:激光准直、小孔成像和影子的形成等;
(2)当光照射到物体表面上时,有一部分光被反射回来发生反射现象,例如:平面镜成像、水中倒影等;
(3)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偏折,发生折射现象,如:看水里的鱼比实际位置浅等。
【解答】解:A.凉亭在水中的倒影,属于光的反射现象,故A错误;
B.树荫下形成圆形光斑是小孔成像,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B错误;
C.露珠相当于凸透镜,通过凸透镜看到放大的物体,属于光的折射现象,故C正确;
D.阳光下鸽子的影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D错误。
故选:C。
8.(3分)一束光线射到平面镜上,当入射角增大20°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恰好成直角,则原来的入射角是(  )
A.20° B.25° C.30° D.45°
【分析】根据“一束光线射到平面镜上,当入射角增大20°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恰好成直角”,利用光的反射定律中的反射角始终等于入射角可求出现在的反射角的度数,然后即可得出结论。
【解答】解:当入射角增大20°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垂直,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故现在的入射角为90°×=45°,则原来的入射角是45°﹣20°=25°。
故选:B。
9.(3分)炎炎夏日,汽车停在露天停车场,若把装满水的矿泉水瓶留在车内(如图),太阳光通过矿泉水瓶后可能把汽车内的易燃物引燃。这是因为(  )
A.矿泉水瓶相当于一个凹透镜,会聚光线
B.矿泉水瓶相当于一个凹透镜,发散光线
C.矿泉水瓶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发散光线
D.矿泉水瓶相当于一个凸透镜,会聚光线
【分析】中间厚、边缘薄的透明物体相当于凸透镜,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解答】解:装满水的矿泉水瓶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这样就会使太阳光会聚于一点,凸透镜焦点的温度高,达到易燃物的着火点,易燃物燃烧引起火灾,故D正确。
故选:D。
10.(3分)下列图中关于光学现象的描述或解释正确的是(  )
A.甲图为漫反射现象,其中大部分光线能遵循光的反射规律,只有少量光线例外
B.乙图中蜡烛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成正立放大的实像,主要应用如放大镜
C.丙图反映的是近视眼的成因,应配戴凸透镜来矫正
D.丁图中虚线框内放置的是一个凹透镜
【分析】(1)一束平行光射到粗糙的物体表面时,反射光不再平行,而是射向各个方向,这种反射叫做漫反射,漫反射和镜面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2)根据放大镜是根据物距小于焦距时,凸透镜成正立放大虚像的原理制成的进行分析;
(3)近视眼是由于晶状体对光线的会聚作用太强,使远处物体射来的光线会聚在视网膜的前方,由此可以确定哪一个图表示了近视眼的成像情况。近视眼配戴凹透镜进行矫正;
(4)凹透镜能使光线发散。
【解答】解:A、漫反射的光线尽管杂乱无章,但每条光线仍然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故A错误;
B、放大镜成像时,物距小于焦距,成的像是正立、放大的虚像,故B错误;
C、近视眼应配戴凹透镜来矫正,故C错误;
D、发光点发出的两束光通过透镜后折射光线变得发散了,因此应是凹透镜,故D正确。
故选:D。
11.(3分)一个容器能装1kg煤油(ρ煤油=0.8×103kg/m3),用来装水,则能装(  )
A.大于1kg B.等于1kg
C.小于1kg D.条件不足,无法确定
【分析】(1)已知煤油的质量和煤油的密度,则根据密度公式的变形式V=即可算出煤油的体积,即为瓶子的容积;
(2)瓶子容积已经求出,水的密度已知,根据密度公式的变形式m=ρV即可算出最多能装水的质量。
【解答】解:(1)煤油的密度ρ煤油=0.8×103kg/m3,
由ρ=可得瓶子的容积:
V=V煤油===1.25×10﹣3m3;
(2)瓶子最多装水的体积:
V水=V=1.25×10﹣3m3,
水的质量:
m水=ρ水V水=1×103kg/m3×1.25×10﹣3m3=1.25kg>1kg。
故选:A。
12.(3分)关于密度公式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由公式可知ρ与m成正比,m越大ρ越大
B.由公式可知ρ与V成反比,V越大ρ越小
C.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某种物质密度的大小通常与质量和体积无关
D.对某种确定的物质而言,若其体积增加一倍,则它的密度一定变为原来的一半
【分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把握密度的本质,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对于确定的某种物质,它的密度不随质量、体积的改变而改变。
【解答】解:同种物质,在一定状态下密度是定值,实际上当质量(或体积)增大几倍时,其体积(或质量)也增大几倍,而比值,即单位体积的质量不改变,
因此,不能认为物质的密度与质量成正比,与体积成反比。所以选项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3分)
13.(2分)如图温度计的示数为 ﹣3 ℃;符合长度测量要求的是 乙 。(选填“甲”或“乙”)
【分析】(1)温度计读数时要看清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根据液柱上面对应的刻度读数,温度计的分度值为相邻的刻度线表示的温度;读数时视线要与液柱上表面相平,并注意分清零上还是零下;
(2)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要使刻线靠近被测物体。
【解答】解:由图知:
(1)温度计10℃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分度值为1℃;液柱最高处在0℃以下,说明温度低于0℃,此时的示数为﹣3℃;
(2)图甲中刻度尺有刻度线的一侧未紧贴被测物体,故甲图不符合要求,符合要求的是乙图。
故答案为:﹣3;乙。
14.(2分)我们经常提到的像:①小孔成像②平面镜成像③放大镜成像④电影银幕上的像⑤汽车观后镜中的像,其中由于反射而形成的像是  ②⑤ ;如图所示是几种声音的波形,其中音调相同的是  甲、乙 。
【分析】(1)根据光的直线传播现象、光的反射现象和光的折射现象进行分析。
(2)音调跟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振动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解答】解:(1)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现象的有:小孔成像;
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有:平面镜成像,汽车观后镜中的像;
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有:放大镜成像,电影银幕上的像;
(2)根据图示可知:相同时间内,甲和乙振动的频率相同,丙振动频率大,所以音调相同的是甲和乙。
故答案为:②⑤;甲、乙。
15.(2分)冬季,通常可以看到教室的窗玻璃上附着一层小水珠,当室外气温更低时,还会看到窗玻璃上结有冰花。其中小水珠是水蒸气  液化 形成的,它们均附着在窗玻璃的  室内 (选填“室内”或“室外”)一侧。
【分析】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解答】解:
当室外气温更低时,还会看到窗玻璃上结有冰花,这是室内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温度非常低的玻璃,在其内表面凝华形成小冰晶。然而小水珠是水蒸气液化成的;
故答案为:液化;室内。
16.(3分)G20杭州峰会期间,晚会“最忆是杭州”美轮美奂。如图,远处的激光束看上去是直的,这是因为 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扇形光电背景与水中倒影完美结合,这是光的 反射 现象,成的是等大的 虚 (实/虚)像。
【分析】(1)解答本题应根据光的直线传播特点: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2)平静的水面好像一面镜子,所以桥在水中的倒影实际上是由于光的反射而形成的虚像。
【解答】解:
激光和普通光一样在均匀介质中都是沿直线传播的,因为激光比较集中,不容易发散,所以看上去是直的;
扇形光电背景在水中的倒影是水面的平面镜成像形成的,而平面镜成像是一种光的反射现象,所成的像不是由实际光线形成的,所以是虚像。
故答案为: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反射;虚。
17.(2分)某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绘制了如图所示的图象(v表示像到凸透镜的距离,u表示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用该凸透镜作放大镜使用时,被观察的物体到透镜的距离在  0.05 m以内;把物体从距凸透镜5cm处移动到距凸透镜20cm处的过程中,像的大小将  变小 (选填“变大”、“变小”、“先变小再变大”、“先变大再变小”)。
【分析】(1)根据凸透镜成像的几种情况和应用进行判断: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于放大镜。
(2)当物距大于焦距时,凸透镜成实像;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增大,像距减小,像变小;凸透镜成虚像时,物距增大,像变大。
【解答】解: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u=v=2f,凸透镜成倒立、等大的实像,由图象可知,u=v=2f=10cm,所以f=5cm=0.05m,
用该凸透镜作放大镜使用时,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即被观察的物体到透镜的距离在0.05m以内;
把物体从距凸透镜5cm处移动到距凸透镜20cm处的过程中,物距增大,像距减小,像变小。
故答案为:0.05;变小。
18.(2分)如图所示是A、B两种物质的质量m与体积V的关系。由图象可以获得的信息: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 正比 ;两种物质密度的关系:ρA > ρB(选填“>”、“<”、“=”)。
【分析】(1)分析图示m﹣V图象,根据图象特点可以看出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2)比较密度大小,可以在横轴取相同体积比较质量大小,或在纵轴取相同质量比较体积大小。
【解答】解:(1)由图象知,两条图线是过原点的正比例函数图象,由此可见: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成正比。
(2)如右图所示:在体积V相同时,m甲>m乙,
由密度公式ρ=可知,ρ甲>ρ乙,则A的密度较大。
故答案为:正比;>。
三、作图与实验探究题(共33分)
19.(3分)请在图中作出蜡烛AB在屏上所成的像A′B′(要求标出A′、B′)。
【分析】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沿直线传播,物体上部的光线通过小孔后,射到了光屏的下部,物体下部的光线通过小孔后,射到了光屏的上部,小孔成像成的是倒立的实像。
【解答】解:发光物体的每一个点都可看作为点光源,每个点光源发出的光都会通过小孔照到屏幕的某个区域。蜡烛A点发出的光线经小孔到达光屏下部,蜡烛B点发出的光线经小孔到达光屏的上部,成的像是倒立的实像,如图所示:
故答案为:光路图如下图所示:
20.(3分)在图中,完成光线从左边射向凹透镜被折射后,再被平面镜反射后的光路图。
【分析】首先根据凹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作出折射光线,然后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作出反射光线,再计算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大小。
【解答】解:
延长线过另一侧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据此作出折射光线,交平面镜于点O;
然后过入射点O垂直于镜面做出法线,图中平面镜与主光轴的夹角为45°,而折射光线与主光轴平行,则折射光线(对平面镜来说是入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也为45°,所以,入射角等于90°﹣45°=45°;再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做出反射光线,如下图所示:
21.(6分)如图是小明同学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装置。
(1)为了节约能源适当缩短实验时间,可以采取的措施有(写出两种):
① 减少水的质量 ;② 升高水的初温 。
(2)当水温上升到90℃时,每隔1min记录次温度计的示数,直到水沸腾5min后停止记录。
①图甲中温度计的示数为  96 ℃。图乙中,表示水在沸腾时的现象是其中的  a 图。
②根据实验数据,作出了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丙所示,由图象可知,在当时条件下,水的沸点是  98℃ 。
③水的沸腾特点是  吸收热量 ;  温度不变 。
【分析】(1)初温相同不同质量的水,用同样的酒精灯加热,水的质量越小,达到沸点的时间越短。
相同质量不同初温的水,用同样的酒精灯加热,水的初温越大,达到沸点的时间越短。
(2)保证温度计正确的读数;
沸腾时,由于此时整个容器内的水温相同,气泡不断升高,深度不断减小,水压不断减小,气泡逐渐变大,迅速到达液面破裂。
水沸腾的条件是:达到沸点,继续吸热。沸腾以后,温度不变,继续吸热。
【解答】(1)其他条件不变,想要缩短沸腾时间,可以减少水的质量,也可以增加水的初温。
(2)①据图所示,温度计示数为96℃;沸腾时,由于此时整个容器内的水温相同,气泡不断升高,深度不断减小,水压不断减小,气泡逐渐变大,迅速到达液面破裂,所以选a。
②根据实验数据,作出了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温度为98℃时,温度不变,所以水的沸点是98℃。
③水沸腾的条件是:达到沸点,继续吸热。沸腾以后,温度不变,继续吸热。
故答案为(1)①减少水的质量;②升高水的初温;(2)①96;a;②98℃;③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22.(5分)小彤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时:
(1)为验证“像是虚像”的猜想,小明将一张白卡片放在  B (选填“A”或“B”)蜡烛的位置。  直接 (选填“直接”或“透过玻璃板”)观察白卡片上有无蜡烛的像。
(2)当蜡烛A远离玻璃板时,蜡烛B的位置会  远离 (选填“靠近”或“远离”)玻璃板,像会  不变 (选填“变小”“不变”或“变大”)。
(3)实验过程中如果玻璃板没有与纸面垂直,而是如图2所示倾斜,蜡烛A的像应是图中的  A1 (选填“A1”“A2”或“A3”)。
【分析】(1)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虚像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点,所以不会出现在光屏上。
(2)物体在平面镜中成虚像,物像大小相等,物像连线与镜面垂直,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3)根据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的特点分析解答。
【解答】解:
(1)为验证“像是虚像”的猜想,小明将一张白卡片放在蜡烛A的像,即蜡烛B的位置,可以直接观察白卡片上是否有蜡烛A的像,如果有,则为实像;否则,为虚像。
(2)物与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因此若将蜡烛A远离玻璃板时,则像将远离玻璃板移动;平面镜中的像的大小跟物体大小有关,跟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无关,所以当蜡烛A远离玻璃板时,像的大小不变;
(3)因为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所以若将玻璃板向左倾斜,根据物像关于镜面对称可知,像会在A1点。
故答案为:(1)B;直接;(2)远离;不变;(3)A1。
23.(6分)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中,如图所示,水平放置平面镜,白色纸板竖直立在平面镜上,纸板由E,F两部分组成,可以绕ON翻折。
(1)实验时,应把纸板ENF与平面镜  垂直 放置,图中的入射角是  40 度;
(2)为了探究反射角与入射角大小的关系,应进行的操作是  D 。
A.改变纸板与平面镜之间的夹角
B.沿ON向后转动纸板E
C.沿ON向后转动纸板F
D.改变光线AO与ON的夹角
(3)将一束光贴着纸板E沿AO射到镜面上O点,纸板F上会显示出反射光束OB,接着将纸板F绕ON向后翻折,则纸板F上  不能 (选填“能”或“不能”)显示出反射光束,由此说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在  同一平面 内(选填“同一平面”或“不同平面”);
(4)若让另一束光沿BO方向射向平面镜,反射光将沿OA方向射出,该实验现象说明  B 。
A.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B.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可逆
【分析】(1)法线始终垂直于平面镜,要使入射光和反射光的径迹同时显示在纸板上,则入射光、反射光和法线所在的平面应与平面镜垂直,据此分析;
(2)反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随入射角的减小而减小,实验中要多次验证;
(3)要验证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上,可以通过让纸板F与纸板E不在同一平面上来研究;
(4)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解答】解:(1)如图所示,入射光线AO的法线是ON;纸板ENF与平面镜垂直放置,图中的入射角是:∠i=90°﹣50°=40°;
(2)在探究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大小关系时,为了得出普遍的规律,应多次改变入射角的大小,这样才能避免结论的偶然性,应进行的操作是改变光线AO与ON的夹角,故选:D;
(3)实验中将纸板F向后折转,纸板F上不能看到反射光线,说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4)让一束光沿BO方向射向平面镜,即让光线逆着原来的反射光线射向镜面,反射光将沿OA方向射出,即反射光线逆着原入射光线方向射出,该实验现象说明,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故选:B。
故答案为:(1)垂直;40;
(2)D;
(3)不能;同一平面;
(4)B。
24.(5分)某兴趣小组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1)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当烛焰在图示位置时,移动光屏可以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 缩小 的实像,在照相机和投影仪中,成像情况与此类似的是 照相机 。
(2)实验中,光屏上已经得到烛焰清晰的像,某同学不小心用手指的指尖触摸到了凸透镜,则光屏上会出现 完整烛焰的像 。(选填“指尖的像”“指尖的影子”或“完整烛焰的像”)
(3)把凸透镜换成薄玻璃板,在蜡烛一侧观察玻璃板也能看到一个 等大 (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蜡烛的像,把光屏移动到这个像所在的位置,光屏上 没有 (选填“有”或“没有”)这个像。
【分析】(1)由图上数据求出物距,根据物距和焦距的关系判断凸透镜成像情况和成像应用。
(2)用手指的指尖触摸到了凸透镜,手指遮挡部分光线,只能使折射光线变少,其它光线的折射情况不变,所以只能使像变暗淡一些,不能改变像的大小。
(3)把凸透镜换成薄玻璃板,薄玻璃板相当于平面镜,烛焰可以在平面镜中成正立、等大的虚像。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
【解答】解:(1)物距u=50cm﹣20cm=30cm,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u>2f,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
(2)用手指的指尖触摸到了凸透镜,手指遮挡部分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变少,其它光线的折射情况不变,所以只能使像变暗淡一些,不能改变像的大小,故像是完整的。
(3)把凸透镜换成薄玻璃板,薄玻璃板相当于平面镜,在蜡烛一侧观察玻璃板会看到一个正立、等大的虚像,虚像在光屏上无法呈现,所以光屏上不会接到这个像。
故答案为:(1)缩小;照相机;(2)完整烛焰的像;(3)等大;没有。
25.(5分)某中学环保小组在小河边取适量河水样品,分别进行了河水密度的测量,小薇把样品带回学校,用天平和量筒做了如下实验:
(1)将天平放在  水平 台上,把游码移到零刻度线处,发现指针静止在分度盘的左侧,要使横梁平衡,应将平衡螺母向  右 (选填“右”或“左”)调,直至天平平衡;
(2)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为30g,在烧杯中倒入适量的河水样品,测出烧杯和河水的总质量如图甲所示,则烧杯中河水的质量为  39.6 g,将烧杯中的河水全部倒入量筒中,河水的体积如图乙所示,则河水的密度为  1.1 g/cm3;
(3)小薇用这种方法测出的河水密度比真实值  偏大 (选填“偏大”或“偏小”)。
【分析】①使用前的调节:放:把天平放到水平桌面上;移;把游码移到标尺左端零刻线处;调: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
②将天平右盘中所有砝码的质量与游码所对应的示数相加即为待测物体的质量,而后据密度的公式计算即可;
③据该过程中,烧杯中的水不能全部倒出,判断出测量体积的情况,进而分析测量密度是偏大还是偏小即可;
【解答】解:(1)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先将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若发现指针在分度盘中央的左侧,要使横梁平衡,应将平衡螺母向右调节;
(2)在测量时,应将被测物体放在左盘中,向右盘中加减砝码;在甲图中,标尺的分度值是0.2g,故此时烧杯和液体的质量是m=50g+10g+5g+4.6g=69.6g;故江水的质量是:69.6g﹣30g=39.6g;
所以江水的密度是:ρ===1.1g/cm3;
(3)小薇用这种方法测量时,江水的质量是准确的,但是测量江水的体积时,由于烧杯中的水不能全部倒出,所以测得江水的体积偏小,故据ρ=可知,测得密度偏大;
故答案为:(1)水平;右;(2)39.6;1.1;(3)偏大。
四、计算题(共18分)
26.(9分)国庆期间,小强一家开车到扬州市旅游,路上看到如图所示的标志牌。为了计算行程,小强测得汽车用时1min匀速通过了一段长600m的路。
(1)求汽车匀速通过该路段的速度;
(2)请根据计算结果说明汽车是否超速;
(3)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小强一家最快要行驶多少分钟才能到达扬州市?
【分析】(1)已知路程和时间,直接根据速度的计算公式即可求出小车通过该路段的速度;
(2)最大速度与计算出的速度进行比较,从而得出结论;
(3)已知行驶路程和最大速度,可以得到行驶时间。
【解答】解:(1)汽车匀速通过该路段的速度:
v===10m/s=36km/h;
(2)根据标志牌上的数据可知,这段路程限速60km/h>36km/h,因此汽车没有超速行驶;
(3)由v=可得,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小强一家到达扬州市最快要行驶的时间:
t′===0.2h=12min;
答:(1)汽车匀速通过该路段的速度是36km/h;
(2)根据计算结果说明汽车没有超速;
(3)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小强一家最快要行驶12min才能到达扬州市。
27.(9分)一个装满水的玻璃杯的总质量为500g,将一金属块放入水中,待水溢出稳定后,把杯的外部擦干,称得其总质量为895g,将金属块取出后其总质量为450g,求:
(1)金属块的质量为多少g?
(2)溢出水的体积为多少cm3?
(3)该金属块的密度为多少kg/m3?
【分析】(1)已知放入金属块后的总质量和取出金属块后的质量,二者之差就等于金属块的质量;
(2)已知烧杯和水的总质量还有取出金属块后的质量,二者之差就等于溢出水的质量,根据公式V=求出溢出水的体积;
(3)溢出水的体积即为金属块的体积。根据公式ρ=求出该金属块的密度。
【解答】解:(1)金属块的质量:
m金=m总2﹣m总3=895g﹣450g=445g;
(2)溢出水的质量:
m溢=m总1﹣m总3=500g﹣450g=50g,
由ρ=可得,溢出水的体积:
V 溢===50cm3;
(3)金属块的体积:
V金=V溢=50cm3,
金属块的密度:
ρ金===8.9g/cm3,
答:(1)金属块的质量为445g;
(2)溢出水的体积为50cm3;
(3)该金属块的密度约为8.9g/cm3。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广西南宁市宾阳县2020-2021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无答案)

下一篇:2019年人教版 必修二 第五章 第四节 平抛运动提升练习(无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