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淮安市2022-2023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含解析)

2022-2023学年江苏省淮安市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
第Ⅰ卷(选择题共16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6分,在每小题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
1.(2分)小明将正在播放“生日快乐”的音乐芯片用塑料薄膜密封后放进盛水的缸中,发现仍能听到音乐芯片发出的音乐声。于是他认为:“液体可以传播声音”。对于“他认为:液体可以传播声音”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中的一个环节(  )
A.猜想假设 B.设计实验 C.进行实验 D.分析论证
2.(2分)声纹锁是一种新型智能锁,它能识别是否是主人,主要是依据声音的(  )
A.速度 B.响度 C.音调 D.音色
3.(2分)以下说法中,你认为最符合实际的是(  )
A.人体的正常体温为35℃
B.成年人步行的速度约1.2m/s
C.冰箱冷冻室的温度约为5℃
D.小区内对汽车的限速一般为30km/h
4.(2分)“二十四节气”被誉为“中国古代第五大发明”,已正式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下列关于其中部分节气包含的物理知识,解释正确的是(  )
A.“天气转凉,露凝而白”,露的形成是凝固现象,该过程需放热
B.“伏天三场雨,薄地长好麻”,雨的形成是液化现象,该过程需吸热
C.“霜降有霜,米谷满仓”,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该过程需放热
D.“小寒冻土,大寒冻河”,河水结冰是凝固现象,该过程需吸热
5.(2分)2020年6月21日下午14:36,合肥地区上空出现了日环食现象,如图所示。图中的光学现象与日环食现象原理相同的是(  )
A.小孔成像
B.透过放大镜观察物体
C.筷子弯“折”
D. 雨后彩虹
6.(2分)2021年12月9日王亚平在天宫课堂上展示了一个中间充有气泡的水球,该水球的示意图如图所示。透过这个水球我们可以看到“一正一倒”两个缩小的像,关于这两个像的成因(  )
A.正立的像是通过水球上、下两部分形成的
B.倒立的像是通过水球中间部分形成的
C.无论正立的像还是倒立的像,都是通过中间部分形成的
D.无论正立的像还是倒立的像,都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
7.(2分)2019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是2019年在人体中发现的冠状病毒新毒株,国家病原微生物资源库发布了第一株新型冠状病毒信息及其电镜照片(如图所示),该病毒的大小约为(  )
A.1×10﹣6m B.1×10﹣2cm C.1×10﹣2μm D.1×10﹣7m
8.(2分)A、B两个物体同时同地自西向东做直线运动,甲、乙两个图象分别描述了A、B两个物体的运动情况,根据图象得出的下列信息中错误的是(  )
A.A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B.以A为参照物,B向东运动
C.以B为参照物,A向东运动
D.B物体运动1.5s通过的距离是3m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64分)二、填空题(共8小题,每空1分,共21分)
9.(2分)电闪雷鸣的天气里,人们往往先看到闪电再听到雷声,这是因为   声速(选填“大于”或“小于”);小明从看到耀眼的闪光2s后才听到轰隆隆的雷声,则打雷处大约距离小明    m(假设v声=340m/s)。
10.(2分)光在真空中的速度约为   m/s;操场上竖直地插着三根竹竿,在路灯和月光下的影子如图所示   (甲/乙)图是在月光下的影子图片。
11.(2分)如图所示的甲、乙两支温度计,其中可以离开被测物体来读数的是   。若两支温度计的测温物质可能为下表中所列的物质,则乙温度计中的测温液体肯定不是   。
物质 凝固点 沸点
酒精 ﹣117℃ 78℃
水银 ﹣39℃ 327℃
12.(3分)如图是某物质熔化时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像,从图像可知该物质是   (填“晶体”或“非晶体”),熔点为   ℃,该物质可能是   。
13.(3分)生活中人们常说“鸟语花香、绿柳成萌”。“鸟语”是通过    传播到人耳,“绿柳”看起来显绿色,是因为绿柳只    (选填“吸收”或“反射”)绿光;“成荫”是由于    形成的。
14.(3分)在观察“碘锤”中的物态变化实验中,密封的锤形玻璃泡内装有少量碘颗粒,加热时会看到紫红色气体   ,已知酒精灯外焰的温度约为800℃,碘的熔点为113.7℃,如图所示的两种加热方式中,图   (填“甲”或“乙”)更好,因为另一种加热方式还可能会出现   (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
15.(3分)小明在用电冰箱研究物态变化现象的综合实践活动中,制作了冻豆腐,冻豆腐解冻后切开,这是因为豆腐里面的水经历了先    后    的物态变化过程。他还发现很多冰箱内都有霜形成,如果把食物放进冰箱时盖起来或用保鲜膜包起来,这样做   (选填“容易”或“不容易”)产生霜。
16.(3分)水釜城湖边道路上的灯光亮时,湖水上方实景与湖中“倒影”交相辉映,形成一幅绚丽多彩的图案。已知某处水深为3m,则该灯的“倒影”距水面    m;若湖水再上涨0.2m,则该路灯与其对应“倒影”相距    m;一只小鸟以3m/s的速度平行于水面飞行,水中的“倒影”相对于小鸟是    (选填“静止的”、“运动的”)。
三、解答题(本题共10小题,共43分)
17.(1分)如图,两面平面镜互相垂直,一束光线斜射到平面镜上
18.(1分)作出图中物体AB在平面镜中的像。
19.(1分)如图所示,一束光从空气中斜射向水面,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画出对应的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
20.(1分)画出图中两条入射光线通过透镜后的折射光线。
21.(7分)如图甲是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装置。
(1)如图甲所示,用温度计测得烧杯中的水的温度,此时水的温度是    ℃;
(2)实验中,小明观察到烧杯内水中的气泡上升过程中如图乙、丙两种情况,表示水在沸腾前的情景是图    ;
(3)某小组用相同的装置先后做了两次实验,绘出如图丁所示的a、b两条图线。由图可知:实验中水的沸点为    ℃;沸腾过程中水的温度    ;若两次实验所用水的质量分别为ma、mb,则ma   mb(选填“>”、“=”或“<”);
(4)撤去酒精灯后,水很快停止沸腾,说明水在沸腾过程中需要持续    ;
(5)各实验小组发现,水沸腾时的温度均低于100℃,那么   影响。
22.(7分)在“探究光反射的规律”时,小李进行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
(1)他先将平面镜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白色硬纸板放在平面镜上且与镜面保持    ,白色的硬纸板应选择表面    (选填“光滑”或“粗糙”)的。
(2)小李让一束光EO贴着纸板射到平面镜上,在纸板上会看到反射光线OF,然后将纸板绕ON向后折,此时在NOF面上    (选填“看到”或“看不到”)反射光线,此时,反射光    (存在/不存在)。
(3)为了进一步确定此时反射光线的位置,小李将纸板沿PQ剪开,将纸板的上半部分向后折,发现在纸板右侧的    (选填“上部”或“下部”)会看到反射光线。此实验现象说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    (选填“在”或“不在”)同一平面。
(4)若保持平面镜水平不变,将纸板向后倾斜一个角度(如图丁),入射光线仍能呈现在纸板上,通过平面镜观察镜中硬纸板的像,则看到的像与图戊中相符的是    (选填序号)。
23.(7分)小明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等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1)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到光具座上,点燃蜡烛调节它们的位置如图所示,此时小明发现光屏上的像位于光屏的    (填“上方”或“下方”),为了使像成在光屏中心,应将蜡烛向    调节;
(2)小明正确调节后,在光屏中心承接到了一个倒立    的实像,这样小明得出了u>2f时凸透镜成像的特点。经过思考,小明觉得自己得出结论的过程不够完善,他应该将蜡烛移到    (填“一倍和二倍焦距之间”或“二倍焦距以外”)的其它位置进行多次实验;
(3)通过多次实验,小明发现当f<u<2f时,v    (填“<”、“>”或“=”)u;
(4)当u=5cm时,可以观察到正立、放大的虚像,如果让蜡烛靠近透镜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5)实验中,光屏上成模糊的像,如果蜡烛和透镜位置不变,光屏上能成清晰的像;如果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位置不变   透镜,光屏上也能成清晰的像。
24.(8分)测量与运动。
(1)如图1所示,小明同学利用刻度尺测量出物理课本的宽,物理课本的宽度是    。
(2)为了测量物理课本中一张纸的厚度,请帮助小明同学完成下图实验表格第一行(实验序号所在行),右侧空格中应填写:   。某同学测量了三次,得到课本一张纸的厚度如表中记录,则课本中一张纸的厚度为    mm,该同学这样处理数据的目的是    。
实验序号 纸的张数 纸张的总厚度/mm 一张纸的厚度/mm
① ** *** 0.086
② ** *** 0.088
③ ** *** 0.087
(3)在学会使用秒表的活动中,某同学测量某段时间后秒表指针的情况如图2所示,则该同学记录的时间值应是    s。
(4)在比较纸锥下落的快慢的活动中,把两个纸锥拿到同一高度同时释放,应该将纸锥拿到按图3的    (填“甲”或“乙”)所示的位置释放。观察下落至地面的先后,先落地的运动得    ;或观察纸锥下落相同时间运动的    ,也可比较纸锥下落的快慢。
25.(4分)阅读下列短文,回答问题.
汽车遇到意外情况时紧急停车要经历反应和制动两个过程,汽车在反应过程做匀速直线运动,在制动过程做变速直线运动,从发现情况到汽车停止的距离叫做停车距离,停车距离等于反应距离加上制动距离.(注:反应距离是指司机发现情况到踩下刹车这段时间内汽车行驶的距离:制动距离是指踩下刹车后汽车在路面上行驶的距离),在水平、干燥的沥青路面上以不同速度行驶时的统计数据.
速度(km/h) 反应距离(m) 制动距离(m) 停车距离(m)
20 4 2 6
40 8 8 16
80 16 32 48
100 20 50 70
(1)请利用表中数据,在下面的坐标图中用平滑曲线绘出制动距离随速度变化的曲线.
(2)一起发生在限速50km/h路段的交通事故中,交警测得肇事车后留下的刹车痕迹(制动距离)长为25m   (选填“超速”或“未超速”).(注:该车的制动性能与如表数据一致)
(3)若某汽车以20m/s的速度在某平直的公路上行驶,紧急停车时,在反应过程中,反应过程的时间是    s;制动过程所用的时间为3.3s,汽车在这两个过程中通过的总距离为60m   m/s。
26.(6分)在国庆阅兵式中,徒步方队要经过长为96m的天安门城楼。已知每个方队在长安街上行走600m用时10min。求:
(1)方队在长安街上行走的速度。
(2)若方队行走速度不变,某个方队全部通过天安门城楼的时间是112s,求这个方队的长度。
(3)方队全部在天安门城楼的行走时间。
2022-2023学年江苏省淮安市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第Ⅰ卷(选择题共16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6分,在每小题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
1.(2分)小明将正在播放“生日快乐”的音乐芯片用塑料薄膜密封后放进盛水的缸中,发现仍能听到音乐芯片发出的音乐声。于是他认为:“液体可以传播声音”。对于“他认为:液体可以传播声音”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中的一个环节(  )
A.猜想假设 B.设计实验 C.进行实验 D.分析论证
【解答】解:由题意可知,小明将正在播放“生日快乐”的音乐芯片用塑料薄膜密封后放进盛水的缸中,属于实验以后的分析论证。
所以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中的“分析论证”;故D正确。
故选:D。
2.(2分)声纹锁是一种新型智能锁,它能识别是否是主人,主要是依据声音的(  )
A.速度 B.响度 C.音调 D.音色
【解答】解:不同人声音的音色不同,区别出谁在说话,声纹锁主要是依据声音的音色来辨别主人的。
故选:D。
3.(2分)以下说法中,你认为最符合实际的是(  )
A.人体的正常体温为35℃
B.成年人步行的速度约1.2m/s
C.冰箱冷冻室的温度约为5℃
D.小区内对汽车的限速一般为30km/h
【解答】解:A、人体的正常体温约为37℃;
B、成年人步行的速度约1.2m/s;
C、水的凝固点在7℃左右,在﹣18℃左右;
D、小区内对汽车的限速一般为5km/h。
故选:B。
4.(2分)“二十四节气”被誉为“中国古代第五大发明”,已正式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下列关于其中部分节气包含的物理知识,解释正确的是(  )
A.“天气转凉,露凝而白”,露的形成是凝固现象,该过程需放热
B.“伏天三场雨,薄地长好麻”,雨的形成是液化现象,该过程需吸热
C.“霜降有霜,米谷满仓”,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该过程需放热
D.“小寒冻土,大寒冻河”,河水结冰是凝固现象,该过程需吸热
【解答】解:
A、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液态小水滴,故A错误;
B、雨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液态小水滴,故B错误;
C、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固态小冰晶,故C正确;
D、水结冰,属于凝固现象,故D错误。
故选:C。
5.(2分)2020年6月21日下午14:36,合肥地区上空出现了日环食现象,如图所示。图中的光学现象与日环食现象原理相同的是(  )
A.小孔成像
B.透过放大镜观察物体
C.筷子弯“折”
D. 雨后彩虹
【解答】解:日环食是月球运动到地球和太阳之间,月球遮挡了太阳射向地球的光线,某区域的人会看到日偏食。
A、由于光的直线传播,人下部射出的光线经小孔投射到上方,故小孔成像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B、透过放大镜观察物体是光的折射现象;
C、从水中筷子上反射的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远离法线,看到的是铅笔的虚像,所以感觉折断了;
D、雨后彩虹是太阳光经空气的小水珠折射形成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6.(2分)2021年12月9日王亚平在天宫课堂上展示了一个中间充有气泡的水球,该水球的示意图如图所示。透过这个水球我们可以看到“一正一倒”两个缩小的像,关于这两个像的成因(  )
A.正立的像是通过水球上、下两部分形成的
B.倒立的像是通过水球中间部分形成的
C.无论正立的像还是倒立的像,都是通过中间部分形成的
D.无论正立的像还是倒立的像,都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
【解答】解:凸透镜和凹透镜都是由于光的折射成像的;水球因此被气泡变为了两部分,气泡周围是水,外圈成为了一个凸透镜,内圈相当于变成了两个凹透镜的组合。因此可以在水球中同时看到一正一倒的两个像;
综上所述,D正确。
故选:D。
7.(2分)2019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是2019年在人体中发现的冠状病毒新毒株,国家病原微生物资源库发布了第一株新型冠状病毒信息及其电镜照片(如图所示),该病毒的大小约为(  )
A.1×10﹣6m B.1×10﹣2cm C.1×10﹣2μm D.1×10﹣7m
【解答】解:由图知,该病毒的直径为100nm=100×1nm=100×10﹣9m=7×10﹣7m。
故选:D。
8.(2分)A、B两个物体同时同地自西向东做直线运动,甲、乙两个图象分别描述了A、B两个物体的运动情况,根据图象得出的下列信息中错误的是(  )
A.A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B.以A为参照物,B向东运动
C.以B为参照物,A向东运动
D.B物体运动1.5s通过的距离是3m
【解答】解:A、甲图是A物体的v﹣t图象,A物体的速度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故A正确;
BC、乙图是B物体的s﹣t图象,B物体通过的路程与时间成正比,
由图象可知,A物体的速度vA=3m/s,B物体的速度vB===2m/sA>vB,A、B两个物体同时同地自西向东做直线运动、B在后,B物体向西运动,A物体向东运动,C正确;
D、B物体的速度vB=2m/s,5.5s通过的距离s=vBt=2m/s×5.5s=3m,故D正确。
故选:B。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64分)二、填空题(共8小题,每空1分,共21分)
9.(2分)电闪雷鸣的天气里,人们往往先看到闪电再听到雷声,这是因为 大于 声速(选填“大于”或“小于”);小明从看到耀眼的闪光2s后才听到轰隆隆的雷声,则打雷处大约距离小明  680 m(假设v声=340m/s)。
【解答】解: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108m/s,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m/s,人们往往先看到闪电再听到雷声;
已知V=340m/s,t=7s,
打雷处大约距离小明:
s=Vt=340m/s×2s=680m。
故答案为:大于;680。
10.(2分)光在真空中的速度约为 3×108 m/s;操场上竖直地插着三根竹竿,在路灯和月光下的影子如图所示 甲 (甲/乙)图是在月光下的影子图片。
【解答】解:(1)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0×102m/s。
(2)因为光线是平行的,所以影子也应是平行的,
即甲是在月光下的影子图片。
故答案为:3×108;甲。
11.(2分)如图所示的甲、乙两支温度计,其中可以离开被测物体来读数的是 甲 。若两支温度计的测温物质可能为下表中所列的物质,则乙温度计中的测温液体肯定不是 酒精 。
物质 凝固点 沸点
酒精 ﹣117℃ 78℃
水银 ﹣39℃ 327℃
【解答】解:由图可知:甲温度计的玻璃泡上方有一个缩口,所以是体温计;乙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是液体的热胀冷缩,而酒精在78℃已经沸腾。
故答案为:甲;酒精。
12.(3分)如图是某物质熔化时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像,从图像可知该物质是 晶体 (填“晶体”或“非晶体”),熔点为 0 ℃,该物质可能是 冰 。
【解答】解:由图知,该物质从第t1min到第t2min温度保持6℃不变,所以该物质是晶体,该物质可能是冰。
故答案为:晶体;0;冰。
13.(3分)生活中人们常说“鸟语花香、绿柳成萌”。“鸟语”是通过  空气 传播到人耳,“绿柳”看起来显绿色,是因为绿柳只  反射 (选填“吸收”或“反射”)绿光;“成荫”是由于  光的直线传播 形成的。
【解答】解:(1)空气是传播声音的一种介质,我们听到“鸟语”是通过空气传播到耳中的;
(2)“绿柳”是因为柳叶将绿光反射,绿光进入人眼;
(3)“柳荫”就是柳树的影子,它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故答案为:空气;反射。
14.(3分)在观察“碘锤”中的物态变化实验中,密封的锤形玻璃泡内装有少量碘颗粒,加热时会看到紫红色气体 升华 ,已知酒精灯外焰的温度约为800℃,碘的熔点为113.7℃,如图所示的两种加热方式中,图 甲 (填“甲”或“乙”)更好,因为另一种加热方式还可能会出现 熔化 (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
【解答】解:密封的锤形玻璃泡内装有少量碘颗粒,加热时会看到紫红色气体。酒精灯外焰的温度约为800℃,如图所示的两种加热方式中,因为甲中水沸腾时温度保持在沸点不变,碘不会发生熔化现象,火焰温度超过碘的熔点。
故答案为:升华;甲;熔化。
15.(3分)小明在用电冰箱研究物态变化现象的综合实践活动中,制作了冻豆腐,冻豆腐解冻后切开,这是因为豆腐里面的水经历了先  凝固 后  熔化 的物态变化过程。他还发现很多冰箱内都有霜形成,如果把食物放进冰箱时盖起来或用保鲜膜包起来,这样做 不容易 (选填“容易”或“不容易”)产生霜。
【解答】解:豆腐有很多水分,放入冰箱水受冷就会凝固;拿出来,体积减小;
把食物放进冰箱冷冻时喜欢盖起来或用保鲜膜包起来,防止了食物中水分的蒸发,即冰箱内不容易凝华产生霜。
故答案为:凝固;熔化。
16.(3分)水釜城湖边道路上的灯光亮时,湖水上方实景与湖中“倒影”交相辉映,形成一幅绚丽多彩的图案。已知某处水深为3m,则该灯的“倒影”距水面  6 m;若湖水再上涨0.2m,则该路灯与其对应“倒影”相距  11.6 m;一只小鸟以3m/s的速度平行于水面飞行,水中的“倒影”相对于小鸟是  静止的 (选填“静止的”、“运动的”)。
【解答】解:因为路灯距水面6m,由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
若湖水再上涨0.4m,则路灯距水面的距离为6m﹣0.7m=5.8m,则该路灯与其对应“倒影”相距2.8m+5.8m=11.6m;
小鸟平行于水面飞行,倒影与小鸟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它在水中的倒影是静止的。
故答案为:6;11.3。
三、解答题(本题共10小题,共43分)
17.(1分)如图,两面平面镜互相垂直,一束光线斜射到平面镜上
【解答】解:首先画出法线,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做出第一次的反射光线,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见下图:
18.(1分)作出图中物体AB在平面镜中的像。
【解答】解:根据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作出端点A、B′、B′即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
19.(1分)如图所示,一束光从空气中斜射向水面,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画出对应的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
【解答】解:已知反射光线,首先过入射点垂直于水面作出法线;
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光线靠近法线偏折,据此在法线左侧的水中画出折射光线OC
20.(1分)画出图中两条入射光线通过透镜后的折射光线。
【解答】解: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反向延长通过焦点,过凹透镜光心的光线其传播方向不变
21.(7分)如图甲是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装置。
(1)如图甲所示,用温度计测得烧杯中的水的温度,此时水的温度是  84 ℃;
(2)实验中,小明观察到烧杯内水中的气泡上升过程中如图乙、丙两种情况,表示水在沸腾前的情景是图  丙 ;
(3)某小组用相同的装置先后做了两次实验,绘出如图丁所示的a、b两条图线。由图可知:实验中水的沸点为  98 ℃;沸腾过程中水的温度  不变 ;若两次实验所用水的质量分别为ma、mb,则ma < mb(选填“>”、“=”或“<”);
(4)撤去酒精灯后,水很快停止沸腾,说明水在沸腾过程中需要持续  吸热 ;
(5)各实验小组发现,水沸腾时的温度均低于100℃,那么 气压 影响。
【解答】解:(1)如图甲所示,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
(2)沸腾前,上层的水温度较低,气泡减小;
(3)液体沸腾时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图中所示水的沸点是98℃,但温度保持不变;
由图丁知a的初温与b的初温相同,a先沸腾,a升高的温度高,说明a的质量小。
(4)撤去酒精灯后,水很快停止沸腾;
(5)水沸腾时的温度均低于100℃,气压低于1个标准大气压,水的沸点可能与气压有关。
故答案为:(1)84;(2)丙;不变;<;(5)气压。
22.(7分)在“探究光反射的规律”时,小李进行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
(1)他先将平面镜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白色硬纸板放在平面镜上且与镜面保持  垂直 ,白色的硬纸板应选择表面  粗糙 (选填“光滑”或“粗糙”)的。
(2)小李让一束光EO贴着纸板射到平面镜上,在纸板上会看到反射光线OF,然后将纸板绕ON向后折,此时在NOF面上  看不到 (选填“看到”或“看不到”)反射光线,此时,反射光  存在 (存在/不存在)。
(3)为了进一步确定此时反射光线的位置,小李将纸板沿PQ剪开,将纸板的上半部分向后折,发现在纸板右侧的  下部 (选填“上部”或“下部”)会看到反射光线。此实验现象说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  在 (选填“在”或“不在”)同一平面。
(4)若保持平面镜水平不变,将纸板向后倾斜一个角度(如图丁),入射光线仍能呈现在纸板上,通过平面镜观察镜中硬纸板的像,则看到的像与图戊中相符的是  D (选填序号)。
【解答】解:(1)白色硬纸板的表面应尽量粗糙,让光线发生漫反射;如果纸板没有与平面镜垂直放置,且反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当光贴着纸板沿EO入射时。硬纸板放在平面镜上时;
(2)光在反射时,反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在在NOF面上看不到反射光线、法线,反射光线存在;
(3)光在反射时,反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如图丙所示。此实验现象说 、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
(4)保持平面镜水平不变,将纸板向后倾斜一个角度,且沿EO方向入射到平面镜的O点,ON 不是法线,即入射角度数变大。但能通过平面镜观察到镜中硬纸板的像。
故答案为:(1)垂直;粗糙;存在;在;(4)D。
23.(7分)小明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等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1)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到光具座上,点燃蜡烛调节它们的位置如图所示,此时小明发现光屏上的像位于光屏的  上方 (填“上方”或“下方”),为了使像成在光屏中心,应将蜡烛向  上 调节;
(2)小明正确调节后,在光屏中心承接到了一个倒立  缩小 的实像,这样小明得出了u>2f时凸透镜成像的特点。经过思考,小明觉得自己得出结论的过程不够完善,他应该将蜡烛移到  二倍焦距以外 (填“一倍和二倍焦距之间”或“二倍焦距以外”)的其它位置进行多次实验;
(3)通过多次实验,小明发现当f<u<2f时,v  > (填“<”、“>”或“=”)u;
(4)当u=5cm时,可以观察到正立、放大的虚像,如果让蜡烛靠近透镜 变小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5)实验中,光屏上成模糊的像,如果蜡烛和透镜位置不变,光屏上能成清晰的像;如果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位置不变 凹 透镜,光屏上也能成清晰的像。
【解答】解:(1)图中蜡烛的高度过低,根据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可知,要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心;
(2)由图可知,u=30cm时,成倒立;为了得到普遍规律应该在二倍焦距以外其他位置进行多次实验;
(3)通过多次实验,小明发现当f<u<2f,像在二倍焦距以外,即v>u;
(4)当u=5cm时,u<f可以观察到正立,如果让蜡烛靠近透镜,像距也减小;
(5)实验中,光屏上成模糊的像,将光屏往凸透镜方向靠近;如果蜡烛,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放上一个合适的凹透镜。上述现象说明凹透镜对光具有发散作用。
故答案为:(1)上方;上;(2)缩小;(3)>;(5)凹。
24.(8分)测量与运动。
(1)如图1所示,小明同学利用刻度尺测量出物理课本的宽,物理课本的宽度是  18.50cm 。
(2)为了测量物理课本中一张纸的厚度,请帮助小明同学完成下图实验表格第一行(实验序号所在行),右侧空格中应填写: 纸的平均厚度 。某同学测量了三次,得到课本一张纸的厚度如表中记录,则课本中一张纸的厚度为  0.087 mm,该同学这样处理数据的目的是  减少误差 。
实验序号 纸的张数 纸张的总厚度/mm 一张纸的厚度/mm
① ** *** 0.086
② ** *** 0.088
③ ** *** 0.087
(3)在学会使用秒表的活动中,某同学测量某段时间后秒表指针的情况如图2所示,则该同学记录的时间值应是  229.2 s。
(4)在比较纸锥下落的快慢的活动中,把两个纸锥拿到同一高度同时释放,应该将纸锥拿到按图3的  甲 (填“甲”或“乙”)所示的位置释放。观察下落至地面的先后,先落地的运动得  快 ;或观察纸锥下落相同时间运动的  距离 ,也可比较纸锥下落的快慢。
【解答】解:
(1)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4cm=1mm;物体左侧与0.00cm对齐,所以物体的长度为 L=18.50cm;
(2)要测量一张纸的厚度,可以测量多张纸的总厚度L,L与n之比是一张纸的厚度;
物理课本一张纸的厚度为:=0.087mm;
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3)秒表小盘的分度值是0.2min,指针在3min和4min之间,大盘的分度值是6.1s,因此秒表的读数为3min49.3s=229.2s;
(4)为了比较纸锥下落的快慢,把两个纸锥拿到同一高度同时释放图3甲中两纸锥的下端高度相同,故应选图8甲的位置释放实验中即可记录下落至地面的时间,先落地的运动得快;
也可以通过观察纸锥下落相同时间运动的距离,从而比较纸锥下落的快慢。
故答案为:(1)18.50cm;(2)纸的平均厚度;减少误差;(4)甲;快。
25.(4分)阅读下列短文,回答问题.
汽车遇到意外情况时紧急停车要经历反应和制动两个过程,汽车在反应过程做匀速直线运动,在制动过程做变速直线运动,从发现情况到汽车停止的距离叫做停车距离,停车距离等于反应距离加上制动距离.(注:反应距离是指司机发现情况到踩下刹车这段时间内汽车行驶的距离:制动距离是指踩下刹车后汽车在路面上行驶的距离),在水平、干燥的沥青路面上以不同速度行驶时的统计数据.
速度(km/h) 反应距离(m) 制动距离(m) 停车距离(m)
20 4 2 6
40 8 8 16
80 16 32 48
100 20 50 70
(1)请利用表中数据,在下面的坐标图中用平滑曲线绘出制动距离随速度变化的曲线.
(2)一起发生在限速50km/h路段的交通事故中,交警测得肇事车后留下的刹车痕迹(制动距离)长为25m 超速 (选填“超速”或“未超速”).(注:该车的制动性能与如表数据一致)
(3)若某汽车以20m/s的速度在某平直的公路上行驶,紧急停车时,在反应过程中,反应过程的时间是  0.7 s;制动过程所用的时间为3.3s,汽车在这两个过程中通过的总距离为60m 15 m/s。
【解答】解:(1)根据表格中的数据描点、连线

(2)从横轴40﹣60的中点位置作垂线,与图像的交点所对应的纵轴的数值即为制动的最大距离

由图可知在限速50km/h路段的交通事故中,交警测得肇事车后留下的刹车痕迹(制动距离)长为25m;
(3)反应过程的时间是:t===0.7s;
紧急停车全程的平均速度是:v′===15m/s。
故答案为:(1)如上图;(2)超速;15。
26.(6分)在国庆阅兵式中,徒步方队要经过长为96m的天安门城楼。已知每个方队在长安街上行走600m用时10min。求:
(1)方队在长安街上行走的速度。
(2)若方队行走速度不变,某个方队全部通过天安门城楼的时间是112s,求这个方队的长度。
(3)方队全部在天安门城楼的行走时间。
【解答】解:(1)方队在长安街上行走的速度;
v===1m/s;
(2)某个方队全部通过天安门城楼的路程:
s′=vt′=1m/s×112s=112m;
方队的长度:L=s′﹣L城楼=112m﹣96m=16m。
(3)方队全部在天安门城楼行走的路程为s″=96m﹣16m=80m,
则方队全部在天安门城楼的行走时间为:=80s。
答:(1)方队在长安街上行走的速度为1m/s;
(2)这个方队的长度为16m;
(3)方队全部在天安门城楼的行走时间为80s。

延伸阅读:

标签:

上一篇:第十单元实验活动7溶液酸碱性的检验课时训练(无答案)

下一篇:湖南郴州市2018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试卷化学试题卷